首页> 中文学位 >当前我国行政监督有效性问题分析
【6h】

当前我国行政监督有效性问题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1.1.1课题的提出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1.2.1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1.2.2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1.3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主要研究内容

1.3.2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当前我国监督行政权的现状分析

2.1我国行政监督的发展

2.1.1我国行政监督的恢复

2.1.2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监督的成效

2.2当前行政监督效能不足的突出表现

2.2.1腐败发案率大幅度持续上升

2.2.2大案要案持续增长

2.2.3腐败官员级别越来越高

2.3本章小结

第3章我国行政监督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3.1行政内部监察存在缺陷

3.1.1行政监察权力体制双轨

3.1.2行政监察工作机制不完善

3.2外部异体监督的不足

3.2.1人大监督职能缺位

3.2.2司法监督力量薄弱

3.2.3民主力量及舆论监督乏力

3.3本章小结

第4章增强我国行政监督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4.1完善我国行政内部监察制度

4.1.1设置独立的监察权力体制

4.1.2改进行政监察工作机制

4.2强化对我国行政权的外部异体监督

4.2.1强化权力机关的行政监督职能

4.2.2健全行政法制及监督法制

4.2.3加强民主及公众舆论监督

4.3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谢

展开▼

摘要

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仍处在转型时期,经济体制转轨引发了全国上下各级政府机关的改革与职能转变,这就要求行政监督理论和方式也要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腐败现象的持续蔓延和扩张证明了我国现有庞大充实的行政监督体系并没能产生理想的监督效果。这是当前中国行政监督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人们探讨行政建设理论时不可回避的难题。我国行政权力内部监察失效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监察系统的双重领导体制导致了监督主体在人事、财政等权力上受制于监督客体,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而针对行政权力滥用的外部异体监督本应发挥比内部监察更具生命力的督导制约作用,但是由于人大作为权力机关一贯注重了立法和决策职能,对政府行政的监督意识还不够,其监督机构设置及监督方式也还有待于探索;同时,司法系统也因传统的司法权设置模式的缺陷及配套法律法规的不够健全而未能充分发挥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行政监督的最核心力量来源于民主政治,来源于公民民主权利的强化和舆论监督作用的释放和挖掘,而我国当前政治民主化进程仍有待于推进。所以,只有针对上述原因,调整和改进内外部主体对政府行政的监督机制和方式,才能增强当前行政监督制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对行政腐败的有力遏制。

著录项

  • 作者

    孔凌;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邢祝国;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监察、监督;
  • 关键词

    行政监督; 腐败; 政治民主化; 政府机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