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营口市水源镇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6h】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营口市水源镇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论文的框架

第2章 城镇土地利用及相关生态学理论

2.1 城镇土地利用

2.1.1 城镇土地的概念

2.1.2 城镇土地的属性

2.1.3 城镇土地利用的要素

2.2 我国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及生态反思

2.2.1 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现状

2.2.2 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生态反思

2.3 土地利用相关的生态学理论的建构

2.3.1 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理论

2.3.2 生态敏感性分析理论

2.3.3 生态适宜度分析理论

2.3.4 城市景观生态格局理论

2.4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学方法的关系

2.4.1 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

2.4.2 生态学方法与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营口市水源镇生态调查与环境分析

3.1 区位条件

3.2 土地利用的生态调查

3.2.1 自然地理因素

3.2.2 社会经济因素

3.2.3 基础设施因素

3.3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3.3.1 自然环境的现状分析

3.3.2 建设环境的现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态学理论在水源镇规划中的应用

4.1 土地生态承载力与城市规模

4.1.1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4.1.2 城市规模的计算

4.2 生态敏感度分析与用地选择

4.2.1 土地利用敏感度分析

4.2.2 生态分区及建设控制导则

4.2.3 水源镇镇区用地选择

4.3 生态适宜度分析与土地利用规划

4.3.1 居住用地规划

4.3.2 工业用地规划

4.3.3 绿化用地规划

4.4 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的构筑

4.4.1 生态农田基质的构筑

4.4.2 绿色生态廊道的构筑

4.4.3 生态斑块的构筑

4.5 生态优先的规划实施

4.5.1 技术支持

4.5.2 经济投入

4.5.3 管理优化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层次分析法及权重的计算

附录2 生态敏感度分析因子权重专家调查表

附录3 生态适宜度分析因子权重专家调查表

附录4 层次分析法专家名单一览表

附录5 水源镇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录6 生态敏感度分析中各生态因子评价图

附录7 生态适宜度分析中各生态因子评价图

附录8 水源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学及其相关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本文尝试在营口市水源镇总体规划过程中,将生态学理论与土地利用相结合,进行一定深度的研究。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两大课题,论文在探讨了城镇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与生态学方法内在契合的基础上,以生态承载力分析、生态适宜度分析、生态敏感度分析及景观生态分析等生态学方法为切入点,尝试将生态理念纳入城市建设中,在自然与城市共生的前提下,寻求促进城镇功能区之间以及城镇与外围环境的和谐与平衡。论文在对营口市水源镇生态调研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和建设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针对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足迹的方法对水源镇土地的生态容量进行了测算,在其基础上计算区域人口规模、城市的人口及用地规模;利用生态敏感度分析的方法找出水源镇内土地利用的非敏感区,在其基础上选择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生态适宜度分析的方法对纳入城市建设的用地进行生态适宜度分析,在其基础上按照适宜区优先布局的原则,来对土地的不同功能区进行合理布局,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水源镇土地的生态要素,在其基础上构筑了水源镇的生态特色景观格局。为了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论文还提出了城镇建设过程中生态优先的实施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