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研究
【6h】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研究

RESEARCH ON ECONOMIC INCENTIVES FORENERGY-EFFICIENCY RENOVATION FOR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NORTHERN HEATING AREAS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第1 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问题的提出

1.1.1 课题来源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效益研究

1.3.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体系研究

1.3.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市场研究

1.3.4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研究

1.3.5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 章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关系特征分析

2.1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含义

2.1.1 既有居住建筑的概念及范围

2.1.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概念及内容

2.2 既有居住建筑采暖方式与节能改造的关系分析

2.2.1 既有居住建筑分散采暖的可行性分析

2.2.2 既有居住建筑集中供热与节能改造的关系分析

2.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体系分析

2.3.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体系的构成

2.3.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体系

2.3.3 供热体制改革制度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3 章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均衡分析

3.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微观经济学属性分析

3.1.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微观研究对象

3.1.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微观研究基本假设及框架

3.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Walras 均衡模型

3.2.1 基本假设

3.2.2 模型构建与求解

3.2.3 结果分析

3.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模型

3.3.1 基本假设

3.3.2 模型构建与求解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 章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失灵分析

4.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现实经济属性分析

4.1.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非均衡运行

4.1.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性特征分析

4.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固定价格模型

4.2.1 基本假设

4.2.2 模型构建与求解

4.2.3 结果分析

4.2.4 对策建议

4.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性模型

4.3.1 基本假设

4.3.2 模型构建与求解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 章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体系构建

5.1 国外典型国家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借鉴

5.1.1 德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经验借鉴

5.1.2 波兰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经验借鉴

5.1.3 国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经验启示

5.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机制设计

5.2.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机制的概念及内容

5.2.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主体

5.2.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目标

5.2.4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对象

5.2.5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方式

5.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设计

5.3.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适用经济激励政策类型

5.3.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成本分析

5.3.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启动阶段的经济激励

5.3.4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成长阶段的经济激励

5.3.5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成熟阶段的经济激励

5.4 本章小结

第6 章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实证研究

6.1 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关系特征分析

6.1.1 北京市的气候条件

6.1.2 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6.1.3 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采暖方式与节能改造的关系分析

6.1.4 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基本情况

6.1.5 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存在的问题

6.2 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失灵分析

6.2.1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市场的非均衡性分析

6.2.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市场的外部性分析

6.3 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3.1 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体系

6.3.2 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效果

6.3.3 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存在的问题

6.4 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体系设计

6.4.1 设立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专项资金

6.4.2 明确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内容

6.4.3 加强对节能材料与产品的激励

6.4.4 培育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服务市场

6.4.5 进一步促进供热体制改革的深化

6.4.6 完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配套措施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高、供热系统效率低下、居住热舒适度差,对其实施节能改造十分必要。但由于节能改造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经济激励政策的缺失,导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举步维艰。立足于如何有效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开展这一关键问题,以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现状的广泛调查研究,综合运用Walras一般均衡理论、帕累托最优均衡理论、非均衡理论、外部性理论、博弈论、行为经济学等理论知识,对理想状态下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现实环境中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市场非均衡运行的危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对帕累托最优的影响、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针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内涵混乱的现状,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划分为:以“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建筑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工程体系和以“用热商品化和社会化”、“供热价格联动机制”、“城镇供热特许经营”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从总体上明确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边界:行政区划、热工分区、改造内容、供热形式、改造体系等,为分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微观经济属性和现实经济属性提供了支撑,为研究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均衡和市场失灵打下了基础。
  其次,通过建立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Walras均衡模型和帕累托最优模型,证明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领域Walras一般均衡状态存在性、唯一性和最优性,说明:在理想状态下,市场经济制度是解决既有居住建筑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最有效率手段。
  第三,通过建立既有居住节能改造的固定价格模型和外部性模型,分析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非均衡运行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市场的影响、外部性对既有居住建筑领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危害,得出了政府部门需要从加大供热体制改革的力度和制定科学的经济激励两个方面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发展。
  第四,在研究德国和波兰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政府部门和供热企业的动态博弈模型、热用户的经济行为模型,明确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激励机制:激励主体为政府部门、激励目标为建立节能改造市场、激励对象为热用户和供热企业、激励方式为“胡萝卜+大棒+宣传教育”的模式。按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市场生命周期理论,从节能改造市场启动、成长、成熟三个不同的阶段,设计了相应的经济激励。
  最后,结合上述研究内容及成果对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现状及其增长趋势、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能耗现状及其趋势、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改造节能潜力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北京市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必要性。结合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取得的进展及存在问题,分析了节能改造市场市场失灵对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存在的影响,论证了经济激励措施对推动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开展的必要性。在分析了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设立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专项资金、明确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内容、加强对节能材料与产品的激励、培育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服务市场、进一步促进供热体制改革的深化、完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配套措施等六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的研究,建议政府部门实施“基于需求和供给两端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降低热用户参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进入门槛,坚定供热企业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决心,共同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顺利开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