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对降雪天气的城市道路及其设施规划设计研究
【6h】

应对降雪天气的城市道路及其设施规划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应对降雪天气的城市道路及其设施规划设计研究

RESEARCRESEARCH OF PLANNING AND DESIGNON THE URBAN ROAD AND ITS FACILITIESRESPONSE TO SNOWY WEATHER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1.1.1特殊降雪天气世界范围内频发

1.1.2常态降雪下道路设施凸显不足

1.1.3“常态”与“特殊”的“兼容性”反思

1.2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1.2.1城市道路及其设施

1.2.2降雪量、积雪深度与降雪等级

1.3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1.3.3研究现状分析

1.4课题研究方法与目的、意义、步骤

1.4.1秉承兼容性原则的研究方法

1.4.2研究目的、意义与步骤

第2章降雪天气中道路环境运行现状

2.1不利自然因素

2.2常态降雪天气道路运行情况

2.2.1地面层构筑类

2.2.2地上层构筑类

2.2.3地下层构筑类

2.3特殊降雪天气道路运行情况

2.3.1道路交通严重受阻

2.3.2步行环境极端恶化

2.3.3清雪工作组织艰难

2.3.4城市道路设施遭受考验

2.4融雪剂对城市道路环境的危害

2.4.1侵害城市生态环境

2.4.2缩短道路使用寿命

2.5现状不足问题总结

2.6现状症结、矛盾因素及应对策略解析

2.6.1症结、因素及策略的对应关系

2.6.2规划设计对策拆解

2.7本章小结

第3章应对降雪天气的道路设施技术策略

3.1技术策略总述

3.1.1城市道路雪资源前景分析

3.1.2消纳、循环与相融的调节方式

3.2形态拓展与承载

3.2.1复层绿化带拓展生态容量

3.2.2不对称人行道创设合理格局

3.2.3稳静化措施加载承载空间

3.3资源回流与利用

3.3.1积雪回流设施遍布城市道路

3.3.2“热毯”融雪保障清洁除雪环境

3.3.3功能性铺装提高冬季附加值

3.4性能复合与协调

3.4.1候车场所配备冬季暖化设施

3.4.2道路亮化改革雪后照明性能

3.5本章小结

第4章应对降雪天气的道路设施空间策略

4.1地面层城市道路

4.1.1城市广场的冬季活力营造

4.1.2人行道路的室内模式植入

4.1.3地面车行道路的全网络构建

4.2地上层城市道路

4.2.1步道系统分类及优势

4.2.2全方位的便捷度

4.2.3与道路景观相融洽

4.2.4适宜建设条件要求

4.3地下层城市道路

4.3.1驱使建设条件

4.3.2气候防护与适应优势

4.3.3地下层道路空间构建

4.3.4地下层城市道路建设原则

4.4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寒地城市的哈尔滨,在常态降雪天气中城市冬季道路交通环境呈持续恶劣状况。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特殊降雪天气现象近年来频频肆虐欧美城市,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通过数据推测,哈尔滨也即将面临着特殊降雪天气引发的气象危机,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建设将经受巨大考验。
  因此,为研究如何应对降雪天气(常态、特殊态)这一自然因素对城市道路环境运行的影响,本文将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分为地上、地面、地下三个构筑层,对道路物质损耗、车辆交通阻碍、人行为活动方式受限、设施功能缺失与管理维护不足等问题在内的人工、社会因素加以分析。总结为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空间策略,形成道路设施的功能提升与道路空间的系统强化两方面措施。
  文章在秉承环境化、人性化、弹性化、复合化的“兼容性”规划设计原则前提下,选取了北欧、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结合降雪的特殊城市环境和本地资源优势进行的适宜性建设技术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并借鉴。在技术层面中,本文强调应以消纳(拓展道路结构、形态以形成承载能力强的道路雪存储空间)、循环(增设路面积雪回流与再利用设施以形成道路雪资源循环界面)、相融(优化复合固有设施的服务性能使之与人在道路降雪环境中的使用需求相契合)的思路对道路设施加以功能完善;在规划设计层面中,探讨以地面层道路的冬季活力营造、室内模式植入、车行道路全网络构建,地上层空中步道系统的组建,地下层交通体系的生成,三种方式达成城市道路空间在气候适应与防护措施的立体化格局。双管齐下,以达到为市民提供更舒适冬季交通出行环境的目标。
  论文不仅结合哈尔滨现有建设条件分析了部分技术与空间策略的实地应用前景,还融入了对国内外抵御降雪环境措施的应用过程中出现新问题的思索,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