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技术视阈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6h】

技术视阈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技术视阈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STUDY ON DESIGN TACTICS OF GREENBUILD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TECHNOLOGY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Contents

第1 章 绪 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环境背景

1.1.2 时代背景

1.1.3 技术背景

1.1.4 国情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第2 章 技术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深层影响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绿色建筑

2.1.2 技术

2.2 技术与建筑的相互作用

2.2.1 协同演化

2.2.2 自我救赎

2.3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技术理念嬗变

2.3.1 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重建

2.3.2 技术思维与艺术思维的互动

2.3.3 技术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融合

2.3.4 技术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调适

2.4 技术变革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重构

2.4.1 技术理性指导环境适应

2.4.3 技术表现激发审美拓展

2.4.4 技术集成促进整合优化

2.4.2 技术思维主导空间创造

2.5 本章小结

第3 章 基于技术理性的环境互适

3.1 介入——建筑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融合

3.1.1 整体生态系统的框架建构

3.1.2 空间序列因子的静态协调

3.1.3 时间序列因子的动态流动

3.2 适应——建筑气候与自然气候的调适

3.2.1 因地制宜选址

3.2.2 巧妙因借和风

3.2.3 充分利用阳光

3.3 协同——建筑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策动

3.3.1 保护自然生态修复功能

3.3.2 推动节约社会经济发展

3.3.3 提升生态伦理道德水平

3.4 本章小结

第4 章 基于技术思维的空间营造

4.1 空间目标的理性设定

4.1.1 适用——功能的泛化延伸

4.1.2 高效——永续的极化发展

4.1.3 健康——关怀的多维体现

4.2 空间形式的技术架构

4.2.1 空间调节的多效策略

4.2.2 结构选型的多元策略

4.2.3 表皮调控的多变策略

4.3 空间意义的艺术重塑

4.3.1 自然情趣的复归

4.3.2 场所精神的再生

4.4 本章小结

第5 章 基于技术表现的艺术表达

5.1 审美维度的拓展

5.1.1 审美范畴的广义扩张

5.1.2 审美趣味的全面提升

5.1.3 审美原则的多维延展

5.2 审美体验的跃迁

5.2.1 舒适健康的直接体验

5.2.2 地域情怀的认同体验

5.2.3 生态感悟的反思体验

5.3 艺术表达的创新

5.3.1 心系未来的建筑语境

5.3.2 永续环保的技术语汇

5.3.3 灵活多变的形式句法

5.4 本章小结

第6 章 基于技术集成的系统优化

6.1 技术系统的集成架构

6.1.1 技术集成的理论基础

6.1.2 技术系统的集成体系

6.2 技术系统的整合设计

6.2.1 整合设计的理论基础

6.2.2 整合设计的流程组织

6.3 技术系统的适宜优化

6.3.1 适宜技术的理论基础

6.3.2 适宜技术的本土优化

6.4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说明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我们正身处于技术无所不在的时代,技术几乎决定着一切,拥有既可敬又可怕的决定性力量,技术缔造了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也践踏了万物生息的地球家园,技术的建设力与破坏力在同时增长。面对自然资源的枯竭、能源危机的恶化、生态系统的失衡,如何保持自身物种及其他物种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不可否认,“技术,已成为现代人的历史命运”,技术的发展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未来牵动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因此,由技术引发的环境、能源、社会问题,还需要依靠技术理念革命及技术应用创新来解决。对于技术的反思也辐射到了建筑领域,技术对于建筑首先是手段,但又不仅仅是手段。技术推动着建筑不断向前发展,深刻影响着建筑功能、建筑形式、建筑审美与建筑文化。一方面,技术与建筑进行协同演化,两者既制约彼此又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技术与建筑都呈现出了革命式的自我改造,绿色建筑的出现正是两者为了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自我救赎,然而,绿色建筑仍存在技术异化现象。
  审视国内绿色建筑发展初期的实践案例,建筑往往成为了承载各种节能技术与设备的载体,技术被以拼贴和累加的方式植入建筑,附着在建筑本体上的技术措施因缺乏与建筑设计的良好结合,而造成了“技术装修”的现象,忽略了建筑设计策略在节能环保以及提高建筑性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单纯依靠技术投入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提高,也降低了绿色度。不可否认,绿色建筑的发展依靠技术的进步,但达到优良的建筑性能却不能仅仅依赖于技术的“堆砌”。面对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们一度“失语”的尴尬境地,课题研究致力于挖掘能够有效减少后期技术投入的建筑设计策略,以建筑师巧妙的设计手段来促使技术设备发挥出最大能效。论文以绿色建筑为研究对象,选取技术作为研究视角,以设计理念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技术与绿色建筑之间的能动关系,以及技术发展与建筑设计理念更新之间的作用关系,在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重构的研究基础上,从环境互适、空间塑造、艺术表达和系统优化四个方向梳理出适合国情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以期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从而引导绿色建筑创作实践。
  为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技术理念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都进行了扬弃式的观念更新。技术理念的变化表现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重建、技术思维与艺术思维的互动、技术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融合、技术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调适。随着技术理念的变革,技术与建筑的关系更加密切,技术理性指导建筑环境适应生态环境,技术思维主导建筑空间创造过程,技术表现激发建筑审美内容拓展,技术集成促进建筑设计的整合与优化,从而呈现出了技术变革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重构以及设计策略的更新。
  第一,基于技术理性的环境互适。在重建后的技术理性指导下,绿色建筑运用技术来保护自然,而非盲目开发自然,试图建立建筑与自然、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论文研究了建筑系统与生态系统相融相生的过程,提出了将两者整合为整体生态系统的观点,并针对两者相互“介入——适应——协同”的动态互适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建筑设计策略。
  第二,基于技术思维的空间塑造。绿色建筑空间的逻辑即技术的逻辑,绿色建筑空间塑造过程中技术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保证了建筑空间的功能性、生态性和经济性。论文对绿色建筑空间设计设定了适用、高效、健康的理性目标,并对于空间形式进行了技术性架构,对于空间意义进行了艺术性重塑。
  第三,基于技术表现的艺术表达。绿色建筑美学在传统建筑美学基础上融入了技术美学与生态美学的新内容,技术美和生态美进一步提升了绿色建筑的艺术价值。论文指出绿色建筑审美维度出现了广泛拓展,审美体验呈现逐级跃迁,分析了在建筑语境、技术语汇、形式句法方面能够与审美变化相适应的建筑设计策略。
  第四,基于技术集成的系统优化。绿色建筑的技术选择及应用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建立全面完整的技术集成优化体系,以保证技术之间协同作用。论文从建筑、能源、资源、运营、经济层面构建起集成优化体系,分析了整合设计流程,指出了发展适宜技术是绿色建筑设计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