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应用
【6h】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应用

Enve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Railway Network Planning:Method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Contents

第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我国铁路事业发展概况

1.1.3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

1.2.1 公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1.2.2 铁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1.2.3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 章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

2.1 铁路网规划基础

2.1.1 铁路网及铁路网规划

2.1.2 铁路网规划内容

2.1.3 铁路网规划特点

2.1.4 铁路网规划分类

2.2 铁路网规划的制约因素

2.2.1 政府部门意见

2.2.2 法定保护区制约

2.2.3 社会公众利益

2.3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的机制分析

2.3.1 理论与方法学基础

2.3.2 规划环境影响发生的根源、途径及方式

2.4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

2.4.1 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3 生态学理论

2.4.4 环境经济学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 章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效应分析

3.1 铁路网的景观生态效应

3.1.1 铁路建设的景观生态效应

3.1.2 铁路网景观生态效应

3.1.3 铁路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2 铁路网的水文环境效应

3.2.1 铁路网对地表水的环境影响

3.2.2 铁路网对地表水的污染影响

3.2.3 铁路网对地下水的影响

3.2.4 铁路建设的地下水污染作用

3.3 铁路网的灾害性效应

3.3.1 水土流失效应

3.3.2 对脆弱生态区的影响

3.4 铁路网的生物多样性影响

3.4.1 铁路网规划的生态生产力影响

3.4.2 铁路网的生物多样性效应

3.5 铁路网的土地利用变化效应

3.5.1 铁路建设引起的土地功能变化

3.5.2 铁路网密度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

3.5.3 铁路建设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分析

3.6 铁路网的压力-响应效应

3.6.1 铁路网产生的环境压力

3.6.2 铁路网对应的响应措施

3.6.3 铁路网能源驱动排放的碳量及碳足迹

3.7 本章小结

第4 章 铁路网规划环境与社会经济影响测度体系

4.1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测度体系

4.1.1 铁路网规划土地资源影响评价

4.1.2 铁路网规划能源影响分析方法

4.1.3 铁路网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4.2 铁路网规划与社会经济协调性测度体系

4.2.1 铁路网规划符合性分析

4.2.2 铁路网规划社会经济适宜性分析

4.2.3 铁路网规划社会经济契合分析

4.3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不确定分析与减缓措施有效性分析

4.3.1 铁路网规划的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

4.3.2 铁路网规划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4.4 铁路网规划跟踪评价体系

4.4.1 铁路网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4.4.2 铁路网后续规划的预测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 章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研究

5.1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框架体系

5.1.1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涵

5.1.2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框架体系及评价流程

5.2 环境现状调查与规划分析

5.2.1 环境现状调查

5.2.2 铁路网规划分析

5.3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指标体系

5.3.1 环境影响识别

5.3.2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5.4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及其评价

5.4.1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预测

5.4.2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

5.4.3 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5.5 铁路网规划可持续性评价

5.5.1 铁路网规模与布局合理性分析

5.5.2 环境减缓措施

5.5.3 监测与跟踪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6 章 案例分析—环渤海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6.1 规划概述

6.1.1 规划目标

6.1.2 规划布局与规模

6.2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EIA 指标体系建立

6.3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3.1 城际铁路网环境敏感性评价

6.3.2 生态完整性评价

6.3.3 生态承载力分析

6.3.4 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

6.4 城际铁路网社会适宜性评价

6.4.1 京津冀交通需求分析

6.4.2 京津冀铁路服务水平类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铁路网的建设不仅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对实施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影响。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铁路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决策和规划手段,是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铁路网规划层次的应用,其目的是在规划形成之时将环境因素同社会、经济因素一同加以考虑,及早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铁路建设项目属于非污染生态类影响项目,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其规划环评的重点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生态的、社会经济的影响评价。通过系统的分析铁路网规划布局与区域敏感环境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对铁路网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找出环境影响的根源和需要保护的目标,进一步提出预防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合理规划铁路网,实现源头控制,避免或减少铁路网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为铁路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从铁路网规划特点、铁路网规划内容、铁路网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铁路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制约因素,指出铁路网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铁路网的设计规模、铁路网的空间布局、铁路网规划中的生态建设措施等因素,系统分析了铁路网实施对景观生态、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等环境影响效应。
  在分析了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效应之后,界定了铁路网规划环评概念;分析了铁路网规划环评同建设项目环评的区别;提出了铁路网规划环评应与规划同步进行的介入时机;构建了由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规划分析、影响因子识别与评价指标、影响预测与评价、可持续性评价、公众参与六部分组成的铁路网规划环境评价框架;通过3种指标建立模式的比较,提出了基于价值模型的铁路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对评价框架中的规划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可持续评价进行了探讨,提出铁路网规划环评在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进行预测评价的思路。
  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环境经济理论为支撑,构建了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测度体系、铁路网规划与社会经济协调性测度体系、铁路网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评价体系、铁路网跟踪评价体系等四个体系;基于生态学理论,构建了面向生态环境敏感性、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价值等5个宏观视角的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模式;建立了基于敏感区分类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建立了由生物因子、景观格局和自然生产力组成的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模型;建立了由资源、环境、生态因子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并采用定量化的评价方式;论文对铁路网规划与社会经济的适宜性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铁路网规划的不确定性,提出了风险评价的思路;给出了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监测与跟踪评价的内容。
  论文将本文提出的生态评价模型和社会经济适宜性分析方法应用于环渤海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检验了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本论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适于铁路网等线型网络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