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和肝风上扰证的生物学基础的研究
【6h】

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和肝风上扰证的生物学基础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声明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卒中中医始发证侯临床研究报告

第一节缺血性脑卒中中医始发证侯与理化指标关系的临床研究报告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缺血性脑卒中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探讨

第一节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候研究思考

第二节缺血性脑卒中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侯相关性探讨

结论

综述(一)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综述(二).中风证侯研究进展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论著及所获奖励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栓塞引起的最常见脑血管疾病,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由此引起的瘫痪、失语及痴呆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下,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医证候诊断的主观性较大,影响其证候诊断的稳定性及疗效的可重复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及推广。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的不同证型可能是由于遗传基础不同而导致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病因病机不同,表现为各异的临床特征。因此,我们拟对中医辨证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及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人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临床表型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分布、疾病临床表型特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从基因-疾病-证候相关角度揭示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物学基础及其发生的内在规律,初步揭示中医证候的现代医学生物学基础。 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本试验采用大样本、平行对照、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的试验方法。在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神经内科共收集脑梗死患者410例,经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并数据完整的有效病例为382例;共收集健康对照组200例。收集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数据,采集血液样本,提取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多态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分布、疾病临床表型特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 结果: 1.一般资料 382例脑梗死组:男性206例,女性176例;平均年龄为67.8岁±13.1岁,40~49岁46例,50~59岁89例,60~69岁137例,70~79岁110例;病史中有高血压病者219例,风湿性心脏病者34例,冠心病者98例,糖尿病者113例,高血脂症206例,吸烟134例,饮酒78例,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家族史261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237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145例。健康对照组:男性107例,女性93例;平均年龄为63.7岁±14.5岁,40~49岁24例,50~59岁58例,60~69岁87例,70~79岁31例;病史中无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身体各系统未发现重大疾病,吸烟51例,饮酒37例,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家族史84例。 2.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的收缩压和静息心率均明显高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这与风火上扰,“火性炎上”的病机相一致。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脑梗死急性期机体可能有炎症反应存在,这一结果与相关研究认为“近期感染是脑卒中的诱发因素”相类似,为中药解毒,现代医学抗炎、抗感染预防脑卒中提供思路。血脂增高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DL的增高与HDL的降低是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区别于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生化指标之一。血粘度的改变是脑梗死急性期病理因素之一,脑梗死急性期血粘度的改变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关系更密切,为临床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改善循环提供理论依据。 3.在基因多态性研究中,B-纤维蛋白原A-455等位基因与脑梗死有关,这种相关性是相对于其他危险因素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A-455等位基因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高度相关。A-455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调节血液流变,而在临床表现为痰瘀证候特征.因此,A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的遗传易感因素. 4.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多态性研究中,我们发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提示,A+等位基因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密切相关,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表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候的遗传易感因素。同时,血浆TG、LDL的增高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密切相关,高TG、高LDL的患者临床多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候表现,这与血脂多属中医痰浊的学术观点不谋而合。而血浆HDL低水平与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密切相关,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的血浆HDL水平较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和健康人群显著降低。以上结果提示,不同LDL-R基因类型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而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表现不同的临床证候类型,A+等位基因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表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候的遗传易感因素.而不同的血脂也表现有不同的证候特征。血脂增高的临床表现与中医痰瘀实邪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5.在ACE-I/D基因多态性研究中,脑梗死组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E-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可能在脑梗死中起作用,且与脑梗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密切相关,可能是该证候的遗传易感因素。脑梗死组患者叻基因型患者血浆Ang II水平显著增高,且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增高更显著。DD基因型导致血浆Ang Ⅱ水平增高可能是中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遗传易感因素。 结论: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影响相关临床表型的表达间接影响中医中风的临床证候,即:表现相同证候的不同患者可能存在有某种程度的遗传相似性,而遗传基因的不同可能是某些证候的遗传易感因素。LDL的增高与HDL的降低,血粘度的改变,A-455等位基因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关系密切,不同LDL-R基因类型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而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表现不同的临床证候类型,A+等位基因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表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候的遗传易感因素.DD基因型导致血浆Ang Ⅱ水平增高可能是中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遗传易感因素。

著录项

  • 作者

    邵卫;

  • 作者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
  • 学科 中医内科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凃晋文;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77.733;
  • 关键词

    缺血脑卒中; 中痰瘀阻络证; 肝风上扰证; 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