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近红外光响应的介孔碳球纳米粒子药物控释体系研究
【6h】

基于近红外光响应的介孔碳球纳米粒子药物控释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癌症治疗背景介绍

1.2 纳米医学与癌症治疗

1.3 介孔碳球纳米粒子

1.4 介孔碳球纳米粒子的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表征方法

2.4 实验方法

第3章 介孔碳球纳米粒子(MCN)的制备及其修饰

3.1 引言

3.2 介孔碳球纳米粒子的制备

3.3 介孔碳球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CN-CPT-LA载药复合物的制备及放药实验的研究

4.1 引言

4.2 探索MCN-LA复合物熔点

4.2 MCN光热转换效果研究

4.3 MCN-CPT-LA载药体制备

4.4 MCN-CPT-LA复合物放药实验

4.5 探究水对808nm激光吸收效率

4.6 本章小结

第5章MCN-Ad-CPT-β-CD载药复合物的制备及放药实验的研究

5.1 引言

5.2 MCN修饰金刚烷甲酸(Ad)

5.3 MCN-Ad修饰β-环糊精(β-CD)

5.4 MCN-Ad-CPT-β-CD放药实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癌症是医学领域致人死亡的头号杀手。这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并且努力攻克的对象。而传统的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弊端,除手术治疗不能消灭隐性病灶外,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都对人体正常的细胞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三种治疗方法中,化学治疗可以通过新兴的纳米医学来改善其对细胞的无选择性伤害。总体来说,癌症的化学治疗急需解决两个重要的问题:药物的靶向运输和可控释放。靶向运输防止药物运输到非病变组织细胞,控制药物运输到指定组织细胞;可控释放可以调节释放药物的时间,控制药物的浓度。靶向运输和可控释放的结合使药物在靶向作用下到达病变细胞后释放,减少化学药物在循环过程中的浪费,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保证药物的浓度。基于此,本论文采用了具有优良光热转换性能的介孔碳球纳米粒子为载体进行药物负载,该载药体能同时起到化学治疗和光热治疗的效果。本实验基于介孔碳球纳米粒子的光热效应设计了两个可控释放方案,同时对载药体进行了表面修饰改善了其亲水性,并通过化学修饰使载药体具有靶向性。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选取合适的方法制备介孔碳球纳米粒子,该方法需保证制备出的纳米粒子形貌可控,尺寸满足EPR效应的尺寸要求。同时,需要改善碳材料的亲水性。
  第二,通过表面化学修饰的方法使介孔碳球纳米粒子具有靶向性,能够靶向输运到指定病变细胞组织。
  第三,利用介孔碳球纳米粒子的光热效应设计了两个放药方案,分别为光热致月桂酸融化放药和光热至β-环糊精络合反应主客体分离放药方案,并对两个放药方案进行放药实验,对比放药量以及漏药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