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模型制作的初步研究
【6h】

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模型制作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实验研究

实验一温病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模型的制作

实验二清热化湿方对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模型TNF-α、IL-1β的影响

实验三清热化湿方对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模型NF-κB的影响

讨论

1湿热证的概述

2古代医家对湿热证的论述

3湿热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4湿热证的现代研究

5湿热证的病理基础

结论

1湿热证模型制作的分析

2湿热证模型免疫学指标的分析

3从清热化湿方对湿热证模型干预的分析

4对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两模型的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湿热证的现代实验研究评价与思考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实验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在使用温下、寒下药物制作中气虚实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制作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大鼠模型,并用清热化湿方加减分别对两模型大鼠进行干预,观察模型大鼠治疗前后体温、饮食量、饮水量、二便、精神、活动量、毛色等宏观指标的变化,运用放免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NF—κB),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湿热证的部分特性及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模型的制作方法,为实验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因素“中药灌服+高脂饮食+高温高湿环境+大肠杆菌”复合造模法制作湿热证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A)、湿重于热模型组(B)、湿重于热治疗组(C)、热重于湿模型组(D)热重于湿治疗组(E)①A:在正常温湿度环境下,普通混合饲料喂养29天。②B、C、D、E:在正常温湿度环境下,用高脂饲料喂养二周,其间B、C组第一周内灌服小承气汤(每次灌胃给药2g/ml/200g。每日二次,共7天),D、E组第一周内灌服大黄附子汤(每次灌胃给药2g/ml/200g。每日二次,共7天)。第三周,再放入人工气候箱中12天(B、C温度25℃,相对湿度95%;D、E温度35℃,相对湿度75%),每天造模时间(上午8-12时,下午13-17时),放入人工气候箱第13天,均灌服大肠杆菌109/ml/200g,四小时后,再加强灌服一次(剂量同前),继续观察3天。③C、E:于第一次灌服大肠杆菌后,灌服相应中药水煎液进行反证。注意观察大鼠的体温、饮食量、饮水量、二便、精神、活动量、毛色等的变化。第30天处死大鼠,在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切片,用放免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的TNF—α、IL-1β、NF—κB的水平。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正常组大鼠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两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体温升高、饮水量及饮食量均较正常组减少、倦怠嗜卧、尿黄浊、大便稀溏、毛色暗黄无光泽。灌服大肠杆菌后,湿重于热模型组(简称湿偏重模型组,以下同)与热重于湿模型组(简称热偏重模型组,以下同)比较,热偏重模型组体温升高较快、纳食较少、饮水量较多、大便较干结、小便黄浊且较烦躁等,两治疗组大鼠症状、体征均较模型组轻,且恢复较快,热偏重治疗组恢复较湿偏重治疗组快。 各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TNF—α、IL-1β、NF—κB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两模型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大鼠TNF—α、IL-1β、NF—κB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下肝组织切片:两模型组有肝小叶均受损,中央带出现肝细胞脂肪变,门管区有炎症细胞浸润,说明湿热模型有炎症反应。热偏重模型组比湿偏重模型组的脂变肝细胞多,且炎症细胞较多。两治疗组肝小叶受损范围缩小,部分动物肝小叶周边带完好的细胞增多,胞质着色较深,嗜碱质较多,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模型组大鼠通过温下或寒下药物干预形成两种不同的中气虚实模型,在感染大肠杆菌后,两模型组大鼠体温均升高,且热偏重模型组体温较湿偏重模型组高,经中药干预后,热偏重治疗组比湿偏重治疗组体温恢复的快,说明中气虚实对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模型的形成有影响,两模型组大鼠的症状体征均基本符合温病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证的特点。 模型组TNF—α、IL-1β、NF—κB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病理生理效应,能从免疫学方面很好地诠释湿热病证的发病规律及临床表现。其中TNF—α、IL-1β、NF—κB水平在两模型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湿热证两模型组有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的不同。 清热化湿方加减可明显改善湿热证模型大鼠的症状体征,并使两模型组免疫指标及核因子NF—κB恢复正常,说明清热化湿方加减对两模型组具有较好的干预抑制作用,中止炎症介质的转录,限制急性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清热祛湿效果。 总之,从以上模型体征、指标、病理切片以及清热化湿方加减的干预等方面,可部分说明湿热证有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的不同,从不同方面说明湿热证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模型制作成功。

著录项

  • 作者

    张俊英;

  • 作者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
  • 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程方平;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脾胃系病证;
  • 关键词

    温病湿热证; 湿重于热; 热重于湿; 模型制作;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5:1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