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K7光学玻璃超声振动磨削亚表面损伤的研究
【6h】

BK7光学玻璃超声振动磨削亚表面损伤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与分析

1.4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超声振动效应对BK7光学玻璃亚表面微裂纹扩展影响的研究

2.1引言

2.2超声振动磨削中单颗磨粒运动轨迹及动力学特征分析

2.3准静态载荷作用下亚表面微裂纹扩展特征及机制研究

2.4动态冲击载荷下亚表面微裂纹扩展特征及机制研究

2.5本章小结

第3章 BK7光学玻璃超声振动磨削亚表面微裂纹损伤的实验研究

3.1引言

3.2 BK7光学玻璃超声振动磨削加工实验方案设计

3.3 BK7光学玻璃亚表面损伤检测与评价指标的选择

3.4亚表面微裂纹损伤特征分析

3.5加工参数对亚表面裂纹最大深度的影响规律研究

3.6本章小结

第4章 BK7光学玻璃超声振动磨削亚表面裂纹最大深度预测研究

4.1引言

4.2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的SSD预测研究

4.3基于高斯过程回归方法的SSD预测研究

4.4预测模型验证及比较

4.5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光学玻璃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及高度光学均匀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相关工程领域,但其高脆性、低断裂韧性的特点降低了光学玻璃的可加工性能,传统磨削技术极易在已加工的亚表面引入各类损伤,对加工质量及效率等都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加工零件亚表面损伤程度,有助于减少零件后续研抛时间,提高零件的整体加工效率。
  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技术具有降低平均切削力、减少加工微裂纹、提高材料去除率等优势。但目前超声振动作用对光学玻璃亚表面微裂纹扩展的影响尚未明确,对超声振动作用下光学玻璃亚表面损伤形成及预测的研究还不完善。因此开展超声振动磨削中光学玻璃亚表面损伤的研究对实现该类材料精密低损伤加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超声振动作用对光学玻璃材料亚表面微裂纹扩展的影响分析是亚表面加工损伤研究的基础。本文分析了超声振动效应对单颗磨粒运动轨迹及动力学特征的影响。通过准静态印压实验,建立了BK7光学玻璃在准静态载荷作用下的内部应力场分布模型,分析了应力场驱动下微裂纹成核与扩展机制,结果表明,磨粒运动轨迹重叠及超声效应的引入造成的中位裂纹屏蔽作用是使裂纹扩展深度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超声振动辅助旋转刻划实验,分析了冲击载荷对光学玻璃材料脆性断裂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磨粒惯性冲击力的作用,使得BK7光学玻璃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内部裂纹更容易成核,微裂纹闭合导致的材料脆性断裂成为材料去除的主要原因。上述研究为后续光学玻璃超声振动磨削亚表面损伤规律和预测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超声振动磨削加工中砂轮多磨粒作用和高频振动效应都会对亚表面损伤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进行了超声振动磨削加工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光学玻璃加工亚表面裂纹微观形貌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多磨粒、多种载荷作用下亚表面裂纹损伤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磨粒加载方向及材料动态性能变化是造成BK7玻璃亚表面裂纹形态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磨削加工参数及砂轮参数对亚表面裂纹最大深度的影响规律,为后续亚表面裂纹最大深度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
  对亚表面裂纹最大深度实现有效的预测是减少零件后续研磨和抛光时长、提高加工效率、改善磨削加工质量的关键。根据前述分析结论和研究,本文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及高斯过程回归方法建立了超声振动磨削加工BK7光学玻璃的亚表面裂纹最大深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磨削加工实验对两种预测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对预测精度进行了比较。为实现光学玻璃材料超声振动磨削加工工艺参数的优选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