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
【6h】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2.1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2.2 能源结构的内涵及其对低碳经济的作用机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现状分析与评价

3.1 我国能源供给结构

3.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3.3 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总体设计

4.1 我国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回顾与评估

4.2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

4.4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思路

4.5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目标

4.6 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优化的重点和任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消耗结构优化模型及实证研究

5.1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消费情景预测

5.2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优化模型构建

5.3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优化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优化研究

6.1 我国能源供给预测

6.2 我国低碳能源发展规模预测与评估

6.3 能源供给结构优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策略研究

7.1 构建节能减排政府、企业、社会综合互动机制

7.2 提高劳动生产率

7.3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7.4 发展循环经济

7.5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6 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7.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以追求经济增长为单一目标,主要依赖资源的大量投入,其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经济效益差、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出现,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以及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一系列后果,其中较为严峻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它主要是由人类生产生活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为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这一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被提出。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众多,其中能源结构优化作为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较大。基于此,本文以能源结构在调整过程中不断降低碳强度的最优化思想为主线,基于目标规划理论,从定性和定量角度研究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影响机理,通过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首先,界定了低碳经济和能源结构的概念;其次,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提炼了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然后,利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作用机理。
  第二部分,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现状分析与评价。首先,结合低碳经济,对我国能源供给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综合运用粗糙集理论和AHP法从社会经济效益、能源规划效益和环境效益等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评价体系;然后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对各指标设置分级标准,通过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历年能源结构合理性进行聚类分析。
  第三部分,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总体设计。在对我国能源战略和政策进行回顾与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优化的原则、思路、目标、重点和任务等。
  第四部分,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消耗结构优化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首先,通过改进IPAT模型对我国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消费进行情景预测;其次,以降低碳强度为目标,在满足经济增长、节能减排等目标的基础上,利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能源消耗结构优化模型;然后,对我国2009-2020年的能源消耗结构优化进行实证分析。
  第五部分,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优化。首先,综合运用灰色预测法、趋势预测法和变权重组合预测法构建能源供给预测模型,预测我国能源供给结构;其次,在分析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对低碳能源的发展规模进行情景预测;然后,考虑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以及能源需求对能源供给结构进行优化。
  第六部分,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策略。根据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优化的结果,提出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