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污泥干化芦苇床处理剩余污泥及其运行效能研究
【6h】

污泥干化芦苇床处理剩余污泥及其运行效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课题来源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污泥干化床运行原理

1.4湿地GHG的排放国内外研究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污泥干化芦苇床设计

2.2 污泥和水样来源

2.3 样品检测方法

第3章 芦苇床处理剩余污泥时的污泥成分变化

3.1 芦苇生长状况

3.2 污泥池进出水流量变化以及气温气候变化

3.3 污泥干化床的污泥中VS的变化规律研究

3.4 污泥干化床的污泥含水率的变化

3. 5污泥干化床的污泥中TP的变化规律

3.6 污泥干化床的污泥中多糖的变化规律

3.7 污泥多糖、污泥含水率、污泥TP与气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 4 章 干化床处理污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分析

4.1 1、2、3#污泥池中CH4、CO2的日排放通量变化规律

4.2 1、2、3#污泥池CH4、CO2的一天内排放通量变化规律

4.3 气温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实时天气记录

4.4 污泥含水率、气温、污泥有机质 VS 与 CH4、CO2日排放通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工湿地技术因为环保、低能耗、低花费与方便等优点最早是用于处理污水,包括市政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业污水。最近几年由于污水排放量大大提升,对应所产生的剩余污泥的量也大大提升,而剩余污泥的处置一直是困扰各国污水厂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能够更加环保、方便、低能,更加经济有效的处理剩余污泥成为各国寻求的出路,应运而生了污泥干化芦苇床,用于处理剩余污泥,该技术的原理来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结构大体是由填料层、污泥层和湿地植物芦苇组成。该项技术在国外已经有相当时间的研究,而国内有关污泥干化芦苇床的研究才刚刚兴起,又因为有各种自然与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导致该技术知识停留在研究阶段,并未有大规模的应用。本文介绍的污泥床干化系统,分别由1#污泥干化床,2#芦苇通风污泥干化床,3#芦苇不通风污泥干化床组成。
  从2013年4月到12月期间,开始采集污泥池中表层与底层的污泥进行污泥各项指标变化分析,如污泥含水率,污泥有机质,污泥多糖,污泥TP等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通风芦苇池与不通风芦苇池相比通风芦苇池中的芦苇生长最为茂密;在考察污泥脱水性的时候可以得出,表层污泥中的含水率大体要小于底层污泥的含水率,并且就三个池子来讲,2#芦苇通风污泥干化床的脱水性能最好,其次是3#池,1#池脱水性能最不好,证明芦苇、以及通风条件有利于污泥脱水;在污泥中TP的去除效果上,2#池>3#池>1#池,并且底层污泥中的总磷含量要低于表层污泥中的含量;就污泥中有机质的降解来看,2#池>3#池>1#池,底层污泥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表层污泥;污泥含水率,污泥有机质,污泥多糖,污泥 TP与气温之间拟合分析可以看出五者之间相互影响。干化芦苇床具有很好的污泥稳定、污泥脱水、TP去除能力。
  2013年6月到12月期间,对三个池子污泥稳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采集与分析,可以得出:就CH4的日排放量来说,2#池>3#池>1#池;就CO2的日排放量来说,1#池>3#池>2#池;就CH4的一天中各个时间点来说,14:00-16:00排放量最大;就 CO2的一天中各个时间点来说,1#池中的排放量是随着时间不断上升的,2#、3#最高排放量出现在8:00,最低出现在10:00左右。污泥含水率,污泥有机质,气温与CH4、CO2之间拟合分析探讨出影响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