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北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awa)栽培生物学研究
【6h】

东北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awa)栽培生物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1.1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1.1.1学术背景

1.1.2理论与实际意义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东北龙胆的分类学研究

1.2.2植物化学

1.2.3药理作用

1.2.4临床应用

1.2.5植物生物学研究

1.2.6栽培学

1.3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1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1.3.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课题来源

1.4.2主要研究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1.1试验植物种类

2.1.2取材样地设计

2.1.3材料产地自然条件概况

2.2方法

2.2.1种子萌发试验方法

2.2.2解剖学研究方法

2.2.3扫描电镜观察法

2.2.4花的发育及开花生物学研究方法

2.2.5杂交生物学研究方法

2.2.6体细胞有丝分裂制片法

2.2.7生长量动态分析研究方法

2.2.8可溶性糖含量测定——蒽酮试剂显色法

2.2.9龙胆苦苷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3结果与分析

3.1根的发育及结构

3.1.1栽培条件下根系的发育

3.1.2栽培条件下根系的形态变化

3.1.3根的分布

3.1.4根的解剖结构

3.1.5根的再生能力研究

3.1.6小结

3.2茎的发育及结构

3.2.1地上茎和根茎的发育

3.2.2茎数、1龄根数与栽培制的关系

3.2.3茎解剖构造

3.2.4茎的器官再生

3.2.5小结

3.3叶的形态及结构

3.3.1叶的形态及形态变异

3.3.2叶解剖结构及表面微形态比较观察

3.3.3东北龙胆和粗糙龙胆叶数及叶面积调查

3.3.4二种龙胆生产田发病情况调查

3.3.5 小结

3.4花的发育及开花结实生物学

3.4.1花的发育和花期

3.4.2花开放动态

3.4.3花粉的形态及传粉生物学

3.4.4结实生物学

3.4.5小结

3.5东北龙胆种子生物学补充研究

3.5.1冷冻储藏与种子的寿命

3.5.2种子胚的形态及萌发过程观察

3.5.3子房中不同部位种子萌发试验

3.5.4不同采种方式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3.5.5小结

3.6三种龙胆的核型分析

3.6.1东北龙胆核型分析结果

3.6.2三花龙胆核型分析结果

3.6.3粗糙龙胆核型分析结果

3.7三种龙胆的种间杂交实验

3.8东北龙胆药材的生长动态研究

3.8.1龙胆的药材组成

3.8.2东北龙胆药材组成动态分析

3.8.3两种龙胆的经济系数

3.8.4药材折干率研究

3.9东北龙胆药材(地下器官)中龙胆苦苷的积累规律

3.9.1不同发育时期龙胆苦苷的动态变化

3.9.2土壤质地与龙胆苦苷含量

3.9.3不同栽培地点东北龙胆龙胆苦苷含量

3.9.4个体含量差异

3.9.5不同变异型龙胆苦苷含量

3.9.6东北龙胆和粗糙龙胆龙胆苦苷含量比较

3.9.7小结

3.10可溶性糖的积累规律

3.10.1不同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动态

3.10.2不同栽培地点年周期变化

3.10.3土壤类型与可溶性糖含量

3.10.4可溶性总糖含量与龙胆苦苷含量的关系

4讨论

4.1根系发育及结构

4.2叶的形态及结构

4.3花的发育及开花结实生物学

4.4种子生物学

4.5核型分析

4.6种间杂交

4.7药材组成动态

4.8两种龙胆的经济系数

4.9龙胆苦苷含量

4.10可溶性糖含量

4.11采收期

4.12东北龙胆应是按GAP要求生产“关龙胆”的首选种质

4.13关于药典中龙胆质量标准

4.14关于龙胆的育种问题

5结论

5.1研究结论

5.2本研究的创新点

5.3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6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图版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东北龙胆(GentianamanshuricaKitagawa)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并就叶的形态结构、抗病性、药材产量与质量等问题与粗糙龙胆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东北龙胆的栽培生产提出了多项有明确指导意义的新观点,为按GAP要求进行栽培生产和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龙胆在抗旱性、抗病性、光合效率、经济系数以及药材质量上明显优于粗糙龙胆,其单株生物量较低的不足可以通过提高栽培密度弥补,因此,东北龙胆应该作为按GAP进行生产的首选种质;栽培东北龙胆的遗传组成为杂合体,与粗糙龙胆自然杂交是产生杂合体的原因之一;通过杂交手段可以将粗糙龙胆和东北龙胆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创造新品种。另外,东北龙胆栽培群体的丰富的变异同时表现在形态上和有效成分含量上,可以通过对高含量个体的筛选实现栽培种的优质化;在沙壤土上栽培东北龙胆,各项指标均优于在草甸土上栽培,说明黑龙江省中西部沙壤土地带适于发展东北龙胆的栽培生产。这一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原生地综合条件对于有效成分的积累不一定是最好的,在研究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时更应重视高质量栽培条件的研究;将龙胆苦苷含量、折干率、可溶性糖和单株重四项指标结合在一起,栽培龙胆的最佳采收期应在8月末至9月20日之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