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COⅡ基因克隆及其天敌检测技术的研究
【6h】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COⅡ基因克隆及其天敌检测技术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大豆蚜(AphisglycinesMatsumura)是大豆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大豆蚜对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同时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大豆蚜进行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豆田中蕴含丰富的天敌昆虫资源,如何把大量宝贵的自然天敌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已经成为大豆蚜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之一。 对于捕食者-猎物间关系的研究以往多采用直接观察法或免疫学分析法。直接观察法容易产生误差,而免疫学分析法费用比较昂贵,随着生物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以DNA为基础的分子技术特别是PCR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捕食者-猎物间关系的研究中。线粒体DNA(mtDNA)是真核细胞中分子量较小而又较易纯化的复制单位,因其遗传结构简单,遵守严格的母系遗传方式,且进化速率较核DNA快,无重组现象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分子学研究中。本实验克隆、测定了大豆蚜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Ⅱ)基因序列,并对大豆蚜COⅡ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大豆蚜COⅡ基因为目标基因,以大豆蚜及其同领域发生的捕食性天敌为研究对象,运用PCR技术来定性检测大豆蚜的捕食性天敌。 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克隆、测序得到大豆蚜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Ⅱ)基因序列,同时将该序列发送到GeneBank上,其登陆号是DQ265743。将所得的基因序列在NCBl网站上运行BLAST程序,结果显示所测基因序列与昆虫mtDNA-COⅡ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大豆蚜与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玉米蚜、美甘蔗伪毛蚜、棉蚜、桃蚜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2.7%、92.8%、91.5%、93.0%、89.1%、95.6%、93.2%;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1%、96.1%、96.1%、97.1%、89.7%、97.8%、95.4%。 2.对实验所得的大豆蚜COⅡ基因序列进行组成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蚜COⅡ基因序列碱基组成存在明显的偏向性,A、T、G、C含量分别为40.43%、39.01%、8.37%、12.20%,A+T含量为79.43%,G+C含量为20.57%,其中密码子第三位点的A+T含量达到94.04%,表现出非常强A+T含量偏向性。 3.大豆蚜COⅡ基因672bp序列共编码223个氨基酸,密码子以A、T结尾频率高,没有以G结尾的密码子。在氨基酸组成上,亮氨酸(Leu)的含量最高,占总量的18.39%,丙氨酸(Ala)、半胱氨酸(Cys)和缬氨酸(Val)的含量最低,都只有1.35%的含量,这说明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的氨基酸组成存在一定的偏向性。 4.根据此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上登录的其它蚜虫COⅡ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利用引物设计软件Oligo设计出大豆蚜特异引物1对;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只对大豆蚜具有扩增结果,对其它供试蚜虫种类不具有扩增能力。 5.用大豆蚜的特异引物对已取食大豆蚜的异色瓢虫幼虫、龟纹瓢虫幼虫、草蛉幼虫、小花蝽成虫和幼虫进行PCR扩增,其扩增产物均与以大豆蚜总DNA为模板,利用特异引物扩增的PCR产物大小一致的DNA片段,结果表明在上述天敌昆虫的消化道残留物中可以检测到大豆蚜的DNA片断,在未取食大豆蚜的天敌昆虫中却未能检测到该片断的存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