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猪的母性行为及其与催乳素受体基因关系的研究
【6h】

猪的母性行为及其与催乳素受体基因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母性行为是与仔畜存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一种本能行为。母猪的母性行为在个体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选用素以母性强著称的民猪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力图找出民猪在母性方面的优势所在,以期为现代养猪生产所用。 目前对影响母猪母性行为表现的环境因素研究的比较全面和充分,但对遗传因素研究较少。本文选用影响禽类抱性的激素之一、催乳素的受体(PRLR)基因作为影响母性行为的候选基因,通过对母猪母性行为的表现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并结合分子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研究方法,探索性地对催乳素受体基因与母猪母性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母猪产前的筑巢行为在民猪和长白猪母猪中存在显著差异,民猪的筑巢行为表现更为强烈。 2.母猪产后的侧卧行为、立卧行为、坐立行为在母性的表现上都以民猪占优势。 3.两个品种猪在与仔猪被压有关的行为表现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方法预测的母猪趴下时的小心程度分值和母猪对仔猪呼救声的反应值,民猪都显著地高于长白猪,从中我们更能了解民猪在母性上所占的优势。 4.本试验通过PCR-SSCP和PCR-RFLP方法对猪催乳素受体基因Exonl0进行扫描,发现了7处SNPs。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各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在两个猪种间差异显著。PRLR基因cDNA第1217位的T→C突变、第1620位的T→C突变,均沉默突变;第1283位的A→C突变,属错义突变,能引起PRLR分子中天冬氨酸(Asp)向丙氨酸(Ala)的转变;第1439位的A→G的突变,属错义突变,能引起PRLR分子中精氨酸(Arg)向色氨酸(Try)的转换;第1528位的T→A突变,能引起NcoⅠ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且为错义突变,能引起PRLR分子中亮氨酸(Leu)向蛋氨酸(Met)的转变;第1789位的A→G突变,能引起NaeⅠ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且为错义突变,能引起PRLR分子中丝氨酸(Ser)向甘氨酸(Gly)的突变;第1802位的C→T突变,能引起AvaⅡ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属错义突变,能引起PRLR分子中丙氨酸(Ala)向缬氨酸(Val)的转变。 5.PRLR基因Exon10的SNPs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在母性行为表现上存在差异,基因型与母性行为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PRLRcDNA1283和1802位点的多态性是由于两个位点同时突变造成的,且等位基因A在母性的表达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另外,cDNA1528位点BB基因型个体对仔猪呼救声具有更大的反应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