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稻杂种早代籽粒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及选择效果研究
【6h】

水稻杂种早代籽粒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及选择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蒸煮食味品质是稻米的重要品质性状,而蛋白质含量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水稻杂种早代籽粒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及选择效果对水稻优质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试验选用品质和产量性状不同的4个粳稻品种配制2个杂交组合,即系选1号×通769和东农423×藤系180,研究其杂种F2~F4代的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及早代定向选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杂种早代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显性效应,F2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正向偏态分布,倾向于高蛋白质含量。早期世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为61.2%~96.7%,随世代的推进而递增。世代间蛋白质含量相关显著,并且邻近世代间的相关程度更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并不很大的亲本杂交,其后代仍有较多的超亲变异,对其从F2代开始分别向高、低蛋白质含量定向选择,可选出蛋白质含量显著超高亲和显著超低亲的后代。 以蛋白质含量为选择指标,对杂种早代分别向高、低蛋白质含量进行定向选择,则后代的蛋白质含量可得到显著的提高或降低,并且向高蛋白质含量方向选择所获得的选择增效大于向低蛋白质含量选择。早期世代蛋白质含量的选择强度不宜太大,F2代的选择率以15%为宜,而F3和F4代的选择率以10%为宜。优先选择籽粒蛋白质含量对杂种后代的蒸煮食味品质及产量性状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因杂交组合及性状不同而异,当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发生显著的变化。在蒸煮食味品质中粘滞峰消减值和下降粘度值的变异度最大,而在农艺性状中抽穗期和产量的变异度最大。 蛋白质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以及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彼此间的关系是随蛋白质含量不同而发生相关程度和相关性质的变化。蛋白质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过低,蒸煮食味品质均不同程度的变劣;而且蛋白质含量越高,其稻谷产量越低。蛋白质含量为中等水平的后代具有较好的食味品质,此时高产与优质的矛盾相对容易协调,而过于强调稻米的营养品质和产量则难以将优质与高产有效地结合。 蛋白质和直链淀粉是稻米中的主要成分,是影响蒸煮食味品质的主要因素,二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相关关系,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后代,其蛋白质含量是影响蒸煮食味品质的主要因子,而对于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后代,其直链淀粉含量则是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协调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是改良稻米品质的重要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