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白菜SRAP遗传图谱构建及抗软腐菌(Ecc-1-1)的QTL分析
【6h】

大白菜SRAP遗传图谱构建及抗软腐菌(Ecc-1-1)的QTL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试验目的与意义

1.2大白菜软腐病研究进展

1.2.1大白菜软腐病病症

1.2.2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1.2.3大白菜软腐病流行规律

1.2.4大白菜软腐病菌致病机理

1.2.5抗病性鉴定方法

1.3 DNA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1.3.1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1.3.2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1.3.3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1.3.4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 phism)

1.4 SRAP标记及其应用

1.4.1 SRAP标记的概念

1.4.2 SRAP标记的原理

1.4.3 SRAP标记的应用

1.5遗传图谱的构建

1.5.1作图群体的建立

1.5.2芸薹属植物遗传图谱的构建

1.5.3芸薹属植物基因定位的研究

1.6研究的主要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1.1植物材料

2.1.2软腐病病原菌

2.1.3主要生化试剂

2.1.4主要仪器设备

2.2试验方法

2.2.1软腐病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2.2.2试验材料的准备

2.2.3接种和病情调查

2.2.4大白菜基因组DNA的提取

2.2.5 DNA质量检测

2.2.6 SRAP分析

2.2.7数据记录与命名

2.2.8连锁与QTL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大白菜抗性鉴定

3.2大白菜基因组DNA的提取

3.3 SRAP分析

3.3.1 SRAP-PCR扩增结果

3.3.2 SRAP反应体系的优化

3.4多态性引物筛选

3.5 F2群体验证

3.6分子连锁图的基本特征

3.7大白菜软腐病Ecc-1-1抗性基因的QTL定位

4讨论

4.1抗病性鉴定方法

4.2 SRAP反应体系优化

4.3大白菜软腐病Ecc-1-1抗性基因的QTL分析

4.4图谱构建中的影响因素

4.5与其他遗传连锁图谱的比较分析

4.6大白菜抗软腐病分子育种研究展望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将大白菜高抗软腐病自交系A32-2和高感软腐病自交系A19-2进行杂交,用获得的F2代225个单株作为构建遗传图谱的作图群体,通过SRAP分子标记方法的遗传分析,构建了大白菜抗软腐病分子遗传图谱;并进行了与大白菜抗软腐病性状有关的QTL定位。为建立大白菜软腐病抗性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系统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 1.本试验采用大白菜软腐病快速鉴定方法,对亲本A32-2、A19-2、F1及F2代进行抗病接种鉴定分析。经鉴定表明,两亲本间抗、感差异明显,母本均表现抗病,父本均表现感病:F1表现抗病;F2代抗性分离,其中0级21株,1级60株,3级75株,5级43株,7级16株,9级10株,共225株。根据F2代病情分级和各病级的株数制作了二维分布图及利用SAS8.2univariate程序进行偏度、峰度检验,偏度参数为0.8484,峰度参数为0.1358。说明病情株数呈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特点。 2.本试验对SRAP-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本试验的反应条件,对Mg2+、dNTP、Taq酶、引物、模板DNA分别做了浓度梯度试验,最后确定总体积25μl的优化反应体系为::Mg2+浓度3.0mmol/L、dNTP浓度0.3mmol/L、Taq酶1.5U、引物浓度0.2μmol/L,、模板DNA60ng。 3.通过对F2群体SRAP分析,得到了139个SRAP多态性位点,经Mapmaker/EXP3.0软件处理,构建了包含10个连锁群,由103个遗传标记组成的大白菜抗软腐病分子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长度为1223.6cM,平均图距11.9cM。每个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4~25之间,标记间最大间距为33.1cM,最小间距为2.2cM,连锁群长度在40.5~348.0cM之间。 4.进行F2代分子标记,采用Mapmaker3.0软件进行分析,以最大图距50cM作为划分连锁群和排列markers的基准距离。并用WINQTLCart2.5进行作图,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4个大白菜软腐病抗性基因的QTLs位点。QE1,QE2位于第2连锁群上,加性效应分别为9.17和10.56,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14.23%和22.73%;QE3位于第6连锁群上,加性效应为5.24,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为9.33%;QE4位于第7连锁群上,加性效应为4.35,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为8.52%。 实验结果表明,大白菜软腐病Ecc-1-1抗性为连续分布且4个QTLs位点不能解释Ecc-1-1全部的表型变异,说明大白菜抗.Ecc-1-1株系的抗性为不完全显性,受多对基因控制,支持数量性状基因控制Ecc-1-1抗性的观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