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青贮玉米品种选择和混播的研究
【6h】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青贮玉米品种选择和混播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

1.2研究的意义

1.3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青贮玉米研究进展

1.3.2青贮玉米的生产概况

1.3.3混播研究进展

1.4研究的技术路线

1.4.1多品种单播比较试验

1.4.2玉米混播试验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自然概况

2.2供试材料

2.3试验设计

2.3.1品种比较试验设计

2.3.2混播试验设计

2.3.3播种及田间管理

2.3.4收获

2.4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生育时期和主要农艺性状的测定

2.4.2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的测定

2.4.3饲用品质的测定

2.4.4Milk2000指数的评价

2.5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单播方式下不同品种玉米的比较

3.1.1不同品种玉米的生育进程

3.1.2不同品种玉米的植株主要农艺性状

3.1.3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的产量比较

3.1.4玉米生物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3.1.5不同品种玉米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

3.1.6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综合评价

3.2混播对青贮玉米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2.1混播对青贮玉米生育阶段的影响

3.2.2混播对青贮玉米主要农艺形状的影响

3.2.3混播对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2.4混播对玉米饲用品质的影响

3.2.5不同混播方式各处理的综合评价

4讨论

4.1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单播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

4.2青贮玉米混播品种的选择和搭配

4.3青贮玉米混播与单播的比较

4.4间行混播混收和同行混播混收效果的比较

4.5青贮玉米的评价方法

4.6混播试验存在问题与建议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渎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青贮玉米是养殖业不可缺少的基础饲料之一,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青贮玉米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是重要的奶牛养殖基地,对于青贮玉米的需求量很大,但该地区年平均≥10℃的积温只有2000℃左右,目前大部分专用青贮玉米品种在此地种植都不能很好生长,主要表现为籽实成熟度差(或无籽实)和水分含量大等,严重影响青贮发酵质量,不利于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结合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实际情况,以获得优质高产青贮玉米饲料为目标,设计了单播和混播两项试验。单播试验以7个青贮玉米品种和13个粮用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时期、植株主要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和饲用营养成分等指标,并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各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目的是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混播试验将不同生育期的3个品种玉米以间行和同行方式混播种植,并设置了3个混播组合,测定了各处理的生育时期、植株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混收的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和饲用营养成分等指标,与单播的玉米进行比较,探讨混播对玉米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应用milk2000粗饲料评价指数对各混播组合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的目的是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混播组合以及与之配套的混播方式。主要结论如下: ⑴单播种植方式下,20个参试品种玉米在收获时生育阶段不同,克单9号达到完熟期;海玉7号、海玉6号和东农249达到蜡熟期;海玉4号、海玉9号、龙单13、东农248、海玉8号、东农252、阳光1号、中原单32、F167、海玉5号、东农250和平早2号达到乳熟期:高油106、东青1号、高油115和中北410达到灌浆期。 ⑵20个参试品种玉米中,中北410的株高最高,平均376.33cm,最矮的品种是克单9号,平均222.00cm:穗位最高的品种为中北410,平均198.64cm,最低的品种是克单9号,平均穗位79.33cm;收获时绿叶数最多的品种为中北410,平均为15.67片,最少的品种是克单9号,平均为8片;茎基直径最大的品种为海玉6号的平均2.97cm,最小的品种为阳光1号,平均2.20cm。 ⑶20个参试品种中,东青1号的全株玉米鲜草产量最高,克单9号的全株玉米鲜草产量最低;海玉4号的全株干物质产量最高,高油115的全株干物质产量最低。 ⑷20个参试品种玉米中,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龙单13,最低的品种是高油10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的品种为中北410,最低的品种是东农249;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海玉6号,最低的品种是东农249:粗脂肪含量最高的品种是东农249,最低的品种是中北410;淀粉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平早2号,最低的品种为中北410。 ⑸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单播种植的20个品种玉米进行评价,综合性状表现最优的品种为中原单32,其次为东农250;综合评价最差的品种为克单9号。 ⑹混播方式下,各品种玉米的生育阶段、株高、穗位、茎基直径和收获时绿叶数等植株主要性状,与单播方式没有显著差异。 ⑺与青贮玉米单播相比,混播种植方式显著提高混收的干物质产量。降低单位面积的鲜草产量。 ⑻与青贮玉米单播相比,混播种植方式提高混收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淀粉的产量,降低混收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 ⑼应用Milk2000指数对各处理评定的结果表明,间行混播组合1(东青1号+中原单32+海玉8号)的评分等级高于其他处理,适于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推广种植。

著录项

  • 作者

    李钢;

  •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学科 草业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崔国文;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816.53;S513.035;
  • 关键词

    青贮饲料; 青贮玉米; 玉米种植; 种源选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