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理论的批判逻辑及当代意义
【6h】

马克思理论的批判逻辑及当代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马克思的哲学批判

2.1 马克思对旧哲学的批判

2.2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

2.2.1 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清算

2.2.2 对黑格尔法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批判

2.2.3 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

2.2.4 对整个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2.3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2.3.1 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清算

2.3.2 对黑格尔法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批判

2.3.3 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

2.3.4 对整个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3 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

3.1 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3.1.1 异化劳动批判

3.1.2 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3.1.3 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阐释

3.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

3.2.1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3.2.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

3.2.3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批判

4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

4.1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

4.1.1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4.1.2 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

4.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批判

4.2.1 对政党制度的批判

4.2.2 对普选制度的批判

4.2.3 对议会制度的批判

4.3 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核心——资本逻辑的批判

4.3.1 资本逻辑的内涵

4.3.2 瓦解资本逻辑的方式

4.3.3 对资本逻辑的超越

4.4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根本旨趣——人的自由和解放

5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当代意义

5.1 马克思批判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影响

5.1.1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继承

5.1.2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区别

5.2 马克思批判理论对经济全球化的指导意义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批判性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个层面,其思想精髓贯穿马克思理论发展的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建立在对历史分析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的批判理论,是对旧的社会现实不断扬弃和创新的基础上走向成熟的。在客观、科学的批判过程中,我们得以体验其严密的思维逻辑。
   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在批判中走向现实的,《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从反思辨哲学逐步转向对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等现实问题的研究,为哲学批判的早期探索迈出了最初的一步;克罗兹纳赫时期,马克思在研究现实问题当中所进行的哲学批判,为其批判理论确立了唯物主义基调;巴黎时期,马克思进行的法哲学和政治哲学批判则要使哲学观进入现实生活领域并完成了哲学信仰和革命信仰的双重批判和转变,是马克思的批判观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而布鲁塞尔和伦敦时期,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已经建立在实践观的经验基础之上,从批判“生动的思想世界的具体表现”到提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见未来”,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劳动理论的反思,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进而创立了自己新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从《共产党宣言》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到最后《资本论》的问世,可以说马克思在论辩中进行批判的过程,也是马克思理论的创造与发展的过程。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全面、最深刻和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而他进行的社会批判则是哲学批判和经济学批判长入社会现实的目的和归宿,这一批判性主旨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强烈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直接继承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理论、革命的实践批判精神和批判资本主义、致力于人类解放的目标,针对二十世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各种异化的文化力量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实现了社会文化批判的转向。但是,他们与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也存在批判侧重点的不同,革命的主体不同,革命策略的不同。虽然有这些不同,他们的文化批判理论都是在马克思批判理论实践哲学视域之下展开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马克思批判理论以其展现的时代批判精神、独特而深刻的理论内涵成为思考这些时代话题的关键铺垫,这也彰显了马克思批判理论时代意义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