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6h】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1文献综述

1.1森林水文学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

1.1.1森林水文的概念

1.1.2国外森林水文的发展简史

1.1.3我国森林水文发展

1.2森林水文生态过程的研究

1.2.1林冠层对水分的截留作用

1.2.2林下植被对水分的截持作用

1.2.3枯枝落叶层对水分的截持作用

1.2.4林地土壤对水分的调蓄作用

2试验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2.1试验区域概况

2.2研究方法

2.2.1试验样地的选择与设置

2.2.2大气降雨量的观测

2.2.3林冠层水文生态特征测定方法

2.2.4林下灌草层植被的水文生态特征观测

2.2.5林下枯枝落叶层的水文生态特征的测定

2.2.6土壤层水文生态特征测定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试验区大气降雨特征分析

3.2不同植被类型林冠层水文生态特征

3.2.1林内穿透雨量与大气降雨量的关系

3.2.2林冠截留量(率)与大气降雨量的关系

3.2.3树干径流与大气降雨的关系

3.3林下灌草植被层持水特征

3.4枯枝落叶层的持水特征

3.4.1枯落物贮量与厚度、组成关系分析

3.4.2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分析

3.5不同植被类型林地土壤层水文生态特征

3.5.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层水文-物理性质特征

3.5.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层调蓄水分特征

3.5.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

4结论与讨论

4.1主要结论

4.2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通过定位研究的方法,从林冠层、灌草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四个主要作用层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类型针叶林、阔叶林和灌丛的水文特征和涵养水源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中穿透雨量、截留量、截留率和茎流率与降雨量分别呈显著的直线、指数函数、幂函数和二次函数关系.其中,红松人工林截留量(率)较大,水曲柳天然林茎流量(率)较高.林下灌草层对水分截持能力较低.各林分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1.41~6.40mm,红松人工林持水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层对水分调蓄状况较云杉幼林地明显提高.除云杉幼林地外,各林分土壤渗透性能良好,其中榛子灌丛(表层)和乔-灌型水曲柳林土壤渗透性能较好,在水分动态调节过程中作用显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降雨量关系密切,生长季内土壤水分随时间的一般变化规律为高—低—高—低趋势.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将土壤划分为变动层、缓冲层和稳定层三个层次.对乔-灌型、乔-草型两种水曲柳天然林水文特征比较表明,林下灌草层的存在以及乔-灌型结构配置能够明显增强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根据研究结果,认为乔-灌型水曲柳林水源涵养功能较强,榛子灌丛对于浅层土壤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针叶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