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森林采伐对马鹿冬季生境选择的影响
【6h】

森林采伐对马鹿冬季生境选择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论

2文献综述

2 1概述

2.2生境选择研究

2.2.1生境选择的研究方案

2.2.2生境选择研究的尺度

2.2.3生境选择的数量化研究

2 3森林采伐对鹿类及其生境的影响

3研究地区概况

3.1地形、水文气象

3 2植被

3.3土壤

3.4森林采伐现状

4研究方法

4.1野外数据获取

4 2研究地区地理数据采集与加工

4.3研究地区植被信息提取

4.4方差分析

4.5生境选择指数分析

4.6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

4.6.1自变量的选择

4.6.2模型有效性检验

4.7生境评价

5分析与结果

5.1森林采伐对森林景观的影响

5.6人为干扰对马鹿生境选择的影响

5.7其他因子

5.8马鹿生境选择模型的建立

5 9生境评价

6讨论

6.1关于研究方法

6.1.1生境选择的研究方法

6.1.2 3S技术在生境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6.2森林采伐对马鹿生境选择的影响

6.2.1采伐时间的影响

6.2.2采伐方式的影响

6.2.3采伐频率的影响

6.3生境选择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植被类型图

附录Ⅱ郁闭度分类

附录Ⅲ海拔分布栅格图

附录Ⅳ距离分级栅格图

附录Ⅴ生境适宜性分布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利用3S技术测度了区域尺度上生境的可获得性,结合“被利用生境-未利用生境”比较法与“被利用生境——可利用生境”比较法研究了完达山地区马鹿冬季生境选择。根据研究地区现状,将研究地区生境因素划分为森林采伐、植被、地形、人为干扰4类。 研究结果表明:马鹿对中、高采伐频率生境(近15年内采伐1-5次)利用频率最高,并表现为正选择;对低采伐频率生境(近15年内没有采伐活动)利用频率很低,并表现为负选择;采伐迹地在7年内对马鹿具有较高的适宜性,食物丰富度和可获得性较高。马鹿对这类生境利用频率很高,并表现为正选择。超过8年的迹地马鹿利用频率较低,并表现为负选择。 关于植被特征:马鹿卧迹生境对皆伐迹地和阔叶疏林、河套、针阔林、灌丛利用频率较高,并对皆伐迹地、阔叶疏林、河套、灌丛表现为正选择。马鹿取食生境对皆伐迹地、阔叶疏林、灌丛和针阔林利用频率较高,并对皆伐迹地、灌丛和阔叶疏林表现出正选择。马鹿卧迹生境对低郁闭度生境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马鹿取食点生境对低、中郁闭度生境表现出正选择。 关于地形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马鹿冬季生境选择的显著因子。坡向和坡度对马鹿生境选择的影响不显著。马鹿卧迹生境对200~400m海拔区间,南坡和东南坡,10~30°坡度区间表现出正选择性。取食生境对100~300m海拔区间,南坡、东南坡和东北坡,10~20°、20~30°坡度区间表现出正选择。 关于道路和居民点的影响:马鹿卧迹和取食点主要分布在距离公路600m到1km范围内,并表现出正选择;居民点附近则形成一个没有马鹿活动的半径为2.74km的缓冲区。 利用海拔、NDVI、植被类型、距公路距离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能对研究地区马鹿活动生境进行理想的判别。利用GIS通过叠加运算,得出了研究地区生境适宜性指数分布图。结果表明,最适宜生境占研究地区总面积的32.81%,次适宜生境34.56%,不适宜生境32.6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