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6h】

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喜树、南方红豆杉及长春花简介

1.1.1喜树研究概况

1.1.2南方红豆杉研究概况

1.1.3长春花研究概况

1.2植物人工复合研究概况

1.2.1植物人工复合群落概念

1.2.2植物人工复合群落的生态学原理

1.2 3人工复合群落的优越性

1.2.4人工复合群落的种植模式

1.2.5植物人工复合群落研究现状

1.3群落空间分布研究概况

1.4植物光合生理研究概况

1.4.1研究现状

1.4.2光合作用与生物量、生产力的关系

1.5植物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概况

1.5.1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基本概念

1.5.2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概况

1.6植物生活史型研究概况

1.6.1生活史型的概念

1.6.2生活史型研究现状

1.7中药材GAP的概念及意义

1.7.1中药材GAP的概念

1.7.2中药材GAP的意义

1.7.3 GAP种植标准

1.7.4日本、欧盟GAP介绍

1.8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研究地的自然概况

2.1研究地地理位置

2.2研究地所处区域的自然条件

2.2.1气候条件

2.2.2土壤条件

2.2.3植被类型

3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的空间格局

3.1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的配置

3.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的分形特征

3.2.1分形特征的调查和分析方法

3.2.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分形特征的比较

4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空间分布特征

4.1空间分布的调查和分析方法

4.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地上水平空间分布特征的比较

4.2.1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冠幅分布特征的比较

4.2.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种群叶面积指数的比较

4.3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地上垂直空间分布特征的比较

4.3.1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株高分布特征的比较

4.3.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和纯种种植冠长动态变化的比较

4.3.3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消光系数的比较

4.4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地下空间分布特征的比较

4.4.1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地下水平空间分布特征的比较

4.4.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地下垂直空间分布的比较

5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生长发育特征

5.1生长发育特征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5.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株高动态变化的比较

5.2.1平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株高动态变化的比较

5.2.2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株高动态变化的比较

5.2.3平地与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株高动态变化的比较

5.3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基径动态变化的比较

5.3.1平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基径动态变化的比较

5.3.2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基径动态变化的比较

5.3.3平地与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植基径动态变化的比较

5.4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冠幅动态变化的比较

5.4.1平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冠幅动态变化的比较

5.4.2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冠幅动态变化的比较

5.4.3平地与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冠幅动态变化的比较

6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光合生理特征

6.1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6.1.1光合速率的测定

6.1.2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计算

6.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喜树光合生理特征

6.2.1平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喜树光合生理特征的比较

6.2.2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喜树光合生理特征的比较

6.3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南方红豆杉光合生理特征

6.3.1平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南方红豆杉光合生理特征的比较

6.3.2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南方红豆杉光合生理特征的比较

6.4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长春花光合生理特征

6.4.1平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长春花光合生理特征的比较

6.4.2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长春花光合生理特征的比较

6.5平地与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光合生理特征的比较

7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生长发育动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7.1气象因子的测定与相关性的分析方法

7.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气象因子动态变化

7.3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生长发育动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8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特点及评价

8.1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8.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单株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

8.2.1平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单株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的比较

8.2.2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单株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的比较

8.3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的单株根冠比的研究

8.3.1平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单株生物量及根冠比比较

8.3.2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单株生物量及根冠比比较

8.4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单株生物量分配比较

8.4.1平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单株生物量分配比较

8.4.2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单株生物量分配比较

8.5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的评价

8.5.1平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生物量及生产力的评价

8.5.2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生物量及生产力的评价

8.5.3平地与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的比较

9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生活史型特点

9.1生活史型的划分及测定方法

9.1.1植物生活史型划分

9.1.2植物生活史型测定方法

9.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的生活史型的划分

9.2.1平地喜树生活史型的划分

9.2.2坡地喜树生活史型的划分

9.2.3平地南方红豆杉生活史型的划分

9.2.4坡地南方红豆杉生活史型的划分

9.2.5平地长春花生活史型的划分

9.2.6坡地长春花生活史型的划分

9.3平地与坡地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生活史型的比较

10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定向培育GAP种植标准

10.1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种植基地的选择

10.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物种鉴定及种源选择

10.2.1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的物种鉴定

10.2.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的种源选择

10.3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良种选育

10.3.1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的良种选择

10.3.2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的种子育苗

10.4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定植前种植地的管理

10.5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的定植

10.5.1整地

10.5.2移栽和定植

10.6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的田间管理

10.6.1施肥

10.6.2灌溉与排水

10.6.3病虫害防治

10.6.4幼林抚育

10.7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GAP种植效果的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喜树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为目的树种进行人工配制形成乔灌群落,其中喜树为建群种,南方红豆杉为伴生中,在其林下空地镶嵌种植经济植物长春花,通过合理配置地上、地下垂直结构,构建复合群落,对它们的光合生理、生物量与生产力特征、群落对立体空间利用、生活史型划分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对不同种植配置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计算出它们的计盒维数为:人工复合群落1.6064、喜树纯种种植0.6636、南方红豆杉纯种种植1.4051、长春花纯种种植1.7216,说明人工复合群落空间占据能力比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纯种种植强。 2、通过对冠幅、叶面积指数和株高、冠长、消光系数等研究得出人工复合群落模式的配置有利于喜树和南方红豆杉对地上水平和垂直空间的利用。 3、在生长发育方面,无论在平地还是坡地,人工复合群落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株高生长均较纯种种植旺盛,且平地株高生长较坡地好。 平地纯种种植喜树和长春花基径始终大于人工复合群落,南方红豆杉则相反,坡地纯种种植喜树基径始终大于人工复合群落,南方红豆杉人工复合群落大于纯种种植,纯种种植长春花的茎生长速度较人工复合群落大;平地与坡地人工复合群落基径相比较发现,喜树差异较小,南方红豆杉平地大于坡地,长春花增长趋势一致,6月以后坡地始终大于平地。 4、光合生理特性方面,无论平地与坡地,人工复合群落均提高了喜树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大了喜树对强光的利用能力,提高其光合能力;南方红豆杉人工复合群落稍大于纯种种植群落;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长春花相比最大净光合速率有所下降。 与坡地相比,平地人工复合群落喜树光合能力较强;平地与坡地人工复合群落南方红豆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坡地人工复合群落长春花光合能力较平地强。 5、气象因子与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生长发育研究表明,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湿度与降雨量有利于喜树的高生长,较大的净辐射有利于喜树茎的生长;一定范围内较高的降雨量和土壤温度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的高生长,较高的气温和净辐射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的茎生长;一定范围内土壤温度有利于长春花的高生长和茎生长,土壤湿度有利于长春花的茎生长,过高的气温和空气湿度对长春花高生长和茎生长有抑制作用。 6、生物量分配方面,平地人工复合群落配置模式有利于喜树叶片、南方红豆杉根系、长春花茎和果实生物量的积累;坡地人工复合群落群落配置模式有利于喜树叶片、南方红豆杉茎、长春花茎和根生物量的积累。 在生物量方面,平地人工复合群落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单位面积总生物量大于坡地;生产力方面,平地喜树稍小于坡地,为坡地的99.37%,南方红豆杉平地为坡地的55.72%;长春花的生产力平地为坡地的110.44%,总生产力平地为坡地的101.62%,平地稍大于坡地。 7、喜树生活史型方面,无论在坡地还是平地,人工复合群落和纯种种植的生活史型均为V型生活史型,差别表现的并不显著。 南方红豆杉生活史型方面,在平地,人工复合群落生活史型为V<,0.7521>S<,0>C<,0.2479>型,纯种种植为V<,0.8890>S<,0>C<,0.1110>型,人工复合群落的南方红豆杉受到的环境胁迫大于纯种种植,无性生殖比例加大;在坡地,人工复合群落南方红豆杉生活史型为V<,0.6865>S<,0>C<,0.3135>型,纯种种植为V<,0.8883>S<,0>C<,0.1117>型,纯种种植营养生长较人工复合群落强;坡地与平地的纯种种植南方红豆杉均表现为较强的营养生长,无性生殖能力均较弱。 长春花生活史型方面,在平地,人工复合群落生活史型为V<,0.7249>S<,0.2064>C<,0.0687>型,纯种种植为V<,0.7865>S<,0.1623>C<,0.0512>型,营养生长均较旺盛;在坡地,人工复合群落长春花生活史型为V<,0.6376>S<,0.2875>C<,0.0749>型,纯种种植为V<,0.5961>S<,0.3374>C<,0.0665>型,人工复合群落营养生长较纯种种植强。 平地与坡地人工复合群落的3种植物均表现了较强的营养生长,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均为坡地高于平地,说明坡地条件有利于它们的营养生长;无性生殖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为平地高于坡地,喜树则相反;有性生殖长春花平地高于坡地。总体看来,坡地对于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的营养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平地对喜树的营养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说明在研究地构建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人工复合群落是可行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