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种生化遗传研究
【6h】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种生化遗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遗传多样性概述

1.1.1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

1.1.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1.2 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

1.2.1 宏观水平的遗传标记

1.2.2 细胞遗传学遗传标记

1.2.3 蛋白质水平的遗传标记

1.2.4 DNA水平的遗传标记

1.3 本项目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组织酶液的制备

2.2.2 同工酶电泳、染色、成像及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4个鲟鱼群体同工酶电泳与分析

3.1.1 史氏鲟同工酶电泳与分析

3.1.2 西伯利亚鲟同工酶电泳与分析

3.1.3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同工酶电泳与分析

3.1.4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同工酶电泳与分析

3.1.5 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组织间同工酶谱对比分析

3.1.6 史氏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组织间同工酶对比分析

3.2 4个鲟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分析

3.2.1 史氏鲟遗传多样性参数

3.2.2 西伯利亚鲟遗传多样性参数

3.2.3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遗传多样性参数

3.2.4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交鲟遗传多样性参数

3.3 4个鲟鱼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分析

3.3.1 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分析

3.3.2 4个鲟鱼群体内的遗传分化参数与分析

3.3.3 4个鲟鱼群体间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讨论

4.1 4个鲟鱼群体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

4.2 4个鲟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

4.2.1 多态位点和多态座位比例评价

4.2.2 有效等位基因数评价

4.2.3 位点平均杂合度评价

4.3 4个鲟鱼群体遗传学结构的评价

4.3.1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符合度的检验

4.3.2 Wright’s F-statistics

4.3.3 4个鲟鱼群体在遗传学上的相互关系

4.4 我国鲟鱼遗传多样性的现状与保护

4.4.1 我国鲟鱼遗传多样性现状

4.4.2 鲟鱼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鲟鱼是优质名贵鱼种,具有重要的科研经济价值。本研究通过同工酶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及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4个鲟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鲟鱼种质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及良种选育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及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的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1.4个鲟鱼群体的心、肝、肌、眼、肾5种组织间的同工酶表达呈现明显的特异性,其中以EST、α-Amy、 ADH、GDH、MDH较为显著。
  2.通过4个群体5种组织9种同工酶比较分析发现,杂交种的酶带表达比亲本复杂,但多与母本酶带表达相近。
  3.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4个鲟鱼群体的多态座位比例差异较大,平均值为30.00%,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130,平均杂合度预期值为0.1637,各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320。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符合度检验表明4个鲟鱼群体遗传变异性比较高,处于杂合子过剩状态。
  4.聚类分析表明,史氏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聚为一个分支,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聚为另一分支,杂交种的遗传信息表达多与母本接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