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6h】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概述

1.3.2 国内研究概述

1.3.3 评述

1.4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视角及范围

1.5.1 研究的视角

1.5.2 研究的范围

1.6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的思路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3 技术路线

2 森林资源安全的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森林

2.1.2 森林资源

2.1.3 森林资源安全

2.1.4 森林资源安全的特征

2.1.5 森林资源安全的本质属性

2.1.6 森林资源安全的范畴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资源稀缺理论

2.2.2 安全科学理论

2.2.3 生态安全理论

2.3 森林资源安全的PSR分析框架

2.3.1 PSR概念模型的提出

2.3.2 PSR分析框架的构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的压力(P)分析

3.1 自然因素

3.1.1 气候变化

3.1.2 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3.2 经济因素

3.2.1 经济发展的高利用压力

3.2.2 低层次的林业产业发展

3.3 制度因素

3.3.1 产权制度

3.3.2 管理制度

3.4 社会因素

3.4.1 公众意识薄弱

3.4.2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状态(S)分析

4.1 森林资源数量维度的分析

4.1.1 森林资源总量明显增加

4.1.2 林业用地总面积有所减少

4.1.3 林木蓄积生长量大幅提高

4.2 森林资源质量维度的分析

4.2.1 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持续增加

4.2.2 单位面积生长量增加

4.2.3 乔木林平均郁闭度略有上升

4.2.4 单位面积株数增加明显

4.2.5 平均胸径较大幅度下降

4.2.6 林龄结构不尽合理

4.2.7 树种结构相对合理

4.3 森林生态维度的分析

4.3.1 森林生态功能中等

4.3.2 生态系统多样性水平偏低

4.3.3 森林自然灾害频繁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评价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2 评价指标的确立及其解释说明

5.2.1 建立指标

5.2.2 指标解释

5.3 森林资源安全评价方法的选取

5.4 森林资源安全状态的测算与评价

5.4.1 数据来源

5.4.2 森林资源安全的评价等级及阈值

5.4.3 森林资源安全程度测算

5.4.4 森林资源安全状态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的响应(R)策略

6.1 建立森林资源安全的监测与预警机制

6.2 加快林区经济结构调整

6.2.1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6.2.2 以科技发展促进资源保护

6.2.3 加强木材高效循环利用

6.3 革新森林资源产权制度

6.4 深化体制改革探索有效的管理制度

6.5 加强森林的科学经营

6.6 多渠道增加森林资源安全的保障投入

6.7 健全森林资源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

6.8 强化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意识

6.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维护着生态系统的稳定,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进入到工业化时代,因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越发受到社会的关注,资源安全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作为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重要基础的森林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产品,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利用自身的群体效应,对环境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后备资源培育基地和木材生产基地,然而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可采资源的短缺,林区森林资源的安全状态得到了高度地关注,经过多年的努力,并以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功能区建设为契机,森林资源得到不断的恢复,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是否就处于一种持续而安全的状态了呢?当前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能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呢?因此,本文试图从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自身条件出发,探讨当前状态下森林资源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数量与质量需求、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保障能力,有助于推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
  本文以资源稀缺理论、安全科学理论、生态安全理论为指导,界定了森林资源安全的定义,阐述了森林资源安全的特征、基本属性与研究范畴。以压力-状态-响应(P-S-R)的理论模型为指导,构建了森林资源安全的PSR分析框架,从自然、经济、制度、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了对森林资源安全产生压力的主要因素,并具体阐述了在这些压力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数量维度、质量维度、生态维度的现状,进而应用专家调查法,筛选构建了三个层次、22个指标的森林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的群决策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参数法的加法模型,测算1972-2008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综合安全值,评价林区的安全状态。
  评价结果显示,从1972-2008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总体上呈现出由临界安全到不安全,经过资源的保护与发展阶段后,目前恢复到安全状态的趋势,其中,恢复阶段出现在一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之后,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森林资源的安全与稳定。然而评价结果也显示,目前林区森林资源总体上处于一种临界安全的状态,尚未达到森林资源安全的最佳状态,仍需通过建立森林资源的监测与预警机制,加快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合理利用资源;革新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深化改革探索有效的管理制度;多渠道增加森林资源安全的保障投入;健全森林资源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强化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意识等响应措施,提高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安全程度,实现林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障地区的经济和生态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