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问题研究
【6h】

我国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辨析

2.1.1 公允价值的涵义

2.1.2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的涵义

2.1.3 受托责任观的涵义

2.1.4 决策有用观的涵义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契约理论

2.2.3 代理成本理论

2.2.4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2.2.5 信号传递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的基本框架及现状

3.1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基本框架

3.1.1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主体

3.1.2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客体

3.1.3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规范体系

3.2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的方式及现状

3.2.1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方式

3.2.2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现状

3.3 本章小结

4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成效低的原因

4.1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成效低的内部成因

4.1.1 公允价值计量本身的缺陷

4.1.2 利益驱动是巨大诱因

4.1.3 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是源头

4.1.4 诚信缺失很普遍

4.2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成效低的外部成因

4.2.1 信息披露的规范制度不健全

4.2.2 信息披露的监管架构不完善

4.2.3 信息披露的处罚措施不到位

4.3 本章小结

5 改进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的建议

5.1 完善会计准则

5.1.1 改进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的披露

5.1.2 完善附注的披露

5.1.3 完善估值技术

5.1.4 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标准应统一

5.2 改进审计准则

5.2.1 加强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审计职能

5.2.2 完善注册会计师诚信教育建设

5.2.3 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5.2.4 完善公允价值信息的审计制度

5.3 加强企业公司治理的监督

5.3.1 健全内部控制

5.3.2 健全内部控制监督

5.4 完善相关法律

5.5 加大证券监管

5.5.1 加大证监会的执法能力

5.5.2 强化行业协会的威慑力

5.5.3 发扬公众监督的管制方式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6年9月15日正式发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AS157)明确了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一般框架,提供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模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06年11月,直接以FAS157作为其公允价值计量讨论稿对外公布。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某些项目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后续计量。由于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内容和方式的不同会对报告使用者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主,其他计量模式为辅的模式下,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内容和方式的研究就成为了会计界人士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允价值披露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即资产负债表内单栏式披露公允价值信息和历史成本信息造成会计信息混乱、影响可比性;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利润表共同反映利得和损失影响报表的整体性和会计信息的明晰性;公允价值表外披露缺乏系统性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强制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存在的必要性。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中对一些违规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得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的效果并不显著。
  最后,论证针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并构建有效的管制框架,借此达到提升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的。构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管制体系的理论框架,也是本文的创新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