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集居化养老社区室内外环境设计研究
【6h】

集居化养老社区室内外环境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1.1.2 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1.4.1 老年人

1.4.2 老龄化社会

1.4.3 养老社区及集居化养老社区

1.5 研究范围及其特点

1.5.1 研究范围

1.5.2 研究创新点

2 国内外老年人居住现状及集居化养老模式的引入

2.1 老龄化社会特征及老年人居住现状

2.1.1 老龄化社会特征

2.2 集居化养老模式

2.2.1 老龄化社会未来生存模式

2.2.2 改善老年人生活模式的重大意义

2.2.3 集居化养老社区的引入

2.3 本章小结

3 老年人特征与居住环境需求分析

3.1 老年人的分类及其特点

3.1.1 老年人的分类

3.1.2 老年人的变化特点

3.2 老年人生理特征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3.2.1 感知系统变化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3.2.2 神经系统退化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3.2.3 运动系统退化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3.3 老年人心理特征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3.3.1 安全感下降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3.3.2 失落自卑感心理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3.3.3 怀旧心理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3.4 老年人行为习惯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3.4.1 长久性与规律性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3.4.2 私密性与聚集性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3.4.3 个性化与共性化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3.5 本章小结

4 老年人集居化养老社区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分析

4.1 关于集居化室外环境

4.1.1 养老建筑区域选址

4.1.2 养老建筑区域规划

4.1.3 养老建筑形式

4.2 关于集居化室内环境

4.2.1 室内环境基本需求

4.2.2 室内公共活动需求

4.2.3 室内个人起居空间

4.2.4 室内空间布局

4.3 关于室外活动设施

4.3.1 活动设施基本要求

4.3.2 主要活动设施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集居化养老样板区设计方案解析

5.1 洛阳白马寺镇集居化养老社区项目基本情况

5.1.1 项目设计要求

5.1.2 项目总体构思

5.1.3 项目平面设计

5.2 项目内居住空间设计示例

5.2.1 空间构成设计

5.2.2 室内家具与设施设计

5.2.3 环境设施设计

5.2.4 整体设计得出结论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1世纪初,世界老年人口已经接近6亿,比20世纪中期翻了三倍。据某项调查显示,每年世界老年人以2%的增长速度高涨,明显快于整个人口增长速度。预期在2025至2030年间老年人增长速度将达到2.8%。这样的增长速度要求多数国家需要在老年人住房等社会问题方面作广泛深入的调整。而由于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巨大,并且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要比全球老龄化增长速度快得多,中国已经没有太多时间调整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后果。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社区的全面建设将有助于解决老年人生活、交流、医疗等问题,所以扩展和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家庭结构的和谐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论文紧密结合当今老年人居住现状和老年人居住需求,在老年人居住类型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分析未来集居化养老社区的建设趋势,满足老年人各种居住需求变化。结合建筑学、环境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以及老年学等理论研究,提出了集居化养老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优化设计研究,并将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需求转化为相适应的空间及设施设计。集居化养老建筑室外环境研究主要包括项目规划选址、社区建筑形态、各种类型建筑之间的平面组织形式及室外活动区域道路设计等项目;室内环境主要包括公共起居空间、文化娱乐空间、医疗保健空间、室内个人起居空间及其它室内细部设计内容。
  本论文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对全球老龄化发展背景和老年人居住现状问题进行了概括介绍,提出本论文的创新点,以及研究范围,以老龄化社会特征及其现状为切入点,引入集居化养老模式并提出未来老年人的理想生活模式。第二,基于老年人各种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老年人理想的居住环境需求,并剖析老年人居住环境的优化设计。第三,分析研究集居化养老建筑理论,对其室内外总体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并对论文进行实践探索与理论总结。
  本论文对老年居住环境的研究建立在整个社会发展需求之上,为老年人建设优质的室内外环境设施不仅提高了老人自身的生活品质,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能够减轻社会负担,更加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