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斑背大尾莺繁殖生态学研究
【6h】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斑背大尾莺繁殖生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斑背大尾莺的生态学研究现状

1.1.1 国内斑背大尾莺的分布和数量动态

1.1.2 分类地位及遗传多样性

1.1.3 迁徙扩散及食性

1.1.4 鸣声研究

1.1.5 繁殖生态学研究

1.2 鸟类繁殖生态学研究现状

1.2.1 国外鸟类繁殖生态学研究现状

1.2.2 国内鸟类繁殖生态学研究现状

1.3 本章小结

2 研究地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主要的生境类型

2.1.4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主要动植物资源

2.2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 不合理开发利用对保护区的影响

2.2.2 工业发展对保护区的影响

2.2.3 养殖与捕捞对保护区的影响

2.3 研究方法

2.3.1 收集数据

2.3.2 数据处理

2.4 本章小结

3 结果与讨论

3.1 繁殖期斑背大尾莺数量调查及成体测量

3.1.1 数量调查

3.1.2 成体测量

3.2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斑背大尾莺繁殖特征

3.2.1 占区、求偶与交配

3.2.2 营巢与巢

3.2.3 产卵期与卵

3.2.4 孵化期

3.2.5 育雏期和雏鸟的生长

3.2.6 繁殖期雄性斑背大尾莺行为时间分配

3.3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斑背大尾莺巢址选择特征

3.3.1 巢址样方与对照样方对比

3.3.2 巢址选择主成分分析

3.3.3 丹东地区斑背大尾莺巢址逐步判别分析

3.4 不同地区斑背大尾莺繁殖参数比较

3.4.1 不同地区斑背大尾莺巢参数比较

3.4.2 不同地区斑背大尾莺卵参数比较

3.4.3 不同地区斑背大尾莺巢址选择比较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是东亚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日本(指名亚种)和中国(汉口亚种),近些年,在中国境内发现了很多斑背大尾莺的分布地,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斑背大尾莺的重要繁殖地,2012年5月至7月对该地的斑背大尾莺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研究地内共发现斑背大尾莺巢23个,其中6巢内有卵存在,其余为雏鸟、弃巢或者已经完成繁殖的巢。在该区内,斑背大尾莺用枯芦苇叶、细叶灯芯草和拂子茅作为主要的巢材,该鸟的窝卵数为4±0.81(n=6)。鲜卵为白色,透粉,孵化过程颜色会加深变灰,每巢雏鸟个体数为4.23±1.17(n=19),孵化期为10-11d,育雏期为9-11d,巢外育雏3-4d.
  孵卵期巢内日平均温度:(27.17±0.12)℃,温度在27.59-28.16℃之间。出雏率为82.1%(23/28);每巢出飞雏鸟数为3.46±1.05(n=19),出飞率为78.9%(45/57)。在所有发现的19个有雏鸟和卵的巢中,最后有雏鸟出飞的巢为13个,繁殖成功率为68.4%。丹东地区的斑背大尾莺偏好隐蔽性高的区域,巢下水深要适中,具备干草条件,最好距离水源较近。
  比较三个地区(上海崇明、黑龙江扎龙和丹东)的斑背大尾莺的繁殖情况,比较内容包括巢参数、卵参数以及巢址选择,结果显示:巢高P值0.041<0.05,外径的p值0.012<0.05,这两项存在显著性差异,距地面的距离为0.003<0.01,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三个地区斑背大尾莺的巢有一定的差异。三个地区的斑背大尾莺卵参数均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差异,其中在短径方面,丹东与扎龙、上海两地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值分别为0.001和0.003,均小于0.05,扎龙和上海之间无差异,P值为0.136,大于0.05;三个地区之间卵质量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分别为0.012、0.004和0,以上结果说明,各地区之间在卵参数上总体上有一定的差别。
  在巢址选择上,由于不同地区的斑背大尾莺所要面临的气候、植被等因素的不同,它们的巢址选择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所能利用的资源受限于自然条件,但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多共性,不同地区的斑背大尾莺的都喜欢在植被密度较大、距水源距离较近且巢下有一定干草的区域筑巢繁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