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杆菌介导为目的的非洲紫罗兰品种‘Hiroko’组培体系的建立
【6h】

农杆菌介导为目的的非洲紫罗兰品种‘Hiroko’组培体系的建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非洲紫罗兰研究概况

1.1.1 非洲紫罗兰简介

1.1.2 非洲紫罗兰研究进展

1.2 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1.2.1 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源激素的应用

1.2.2 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1.2.3 非洲紫罗兰瓶外生根技术

1.3 抗生素在植物转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1.3.1 抑菌抗生素在植物转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1.3.2 筛选抗生素在植物转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非洲紫罗兰组培体系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方法

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的量佳培养方案

2.3.2 非洲紫罗兰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方案

2.3.3 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瓶外生根的量佳条件

2.3.4 非洲紫罗兰组培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几种抗生素对非洲紫罗兰不定芽及不定根根诱导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3.1.4 试验方法

3.2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三种抑菌抗生素对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影响的比较

3.3.2 三种筛选抗生素对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影响的比较

3.3.3 三种筛选抗生素对非洲紫罗兰组培苗不定根诱导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试验以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tha)进口品种‘Hiroko’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以及组培苗瓶外生根三个步骤来建立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体系。同时,在已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基础上研究不同抗生素对非洲紫罗兰不定芽及不定根诱导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的农杆菌介导非洲紫罗兰遗传转化提供基础。
  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在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阶段,选用培养基中添加的6-BA/NAA浓度比例和蔗糖浓度、以及不同的外植体类型作为试验因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宜的不定芽诱导条件。试验结果显示,最适合使用叶片的下部作为外植体,且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5mg/L)+蔗糖(20g/L)。在不定芽增殖阶段,选用培养基中添加的6-BA/NAA、GA浓度、蔗糖浓度作为试验因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宜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显示,最适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0.1 mg/L)+NAA(0.1 mg/L)+GA(2mg/L)+蔗糖(20g/L)。在组培苗瓶外生根阶段,通过对不同生长情况的组培苗进行单因素扦插试验来选取最适宜其瓶外生根的条件。对于1等苗(生长至2cm,有三对以上成熟叶片,生长健壮无畸形的无根苗)来说,可以直接扦插到基质中进行生根,最适宜的扦插基质为蛭石。对于2等苗(生长至1.5cm,有两对以上成熟叶片,生长健壮无畸形的无根苗)来说,最好先使用200mg/L的NAA进行速蘸,速蘸之后扦插到蛭石上,生根率可以达到100%。
  几种抗生素对非洲紫罗兰不定芽及不定根诱导的影响:分别研究了3种抑菌抗生素(头孢霉素、头孢氨苄、羧苄青霉素)对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的影响,以及3种筛选抗生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G418)对非洲紫罗兰不定芽和不定根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作为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阶段的抑菌抗生素为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且两种抑菌抗生素的最适用浓度均为300mg/L,而头孢氨苄不适合作为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阶段的抑菌抗生素。最适宜作为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阶段的筛选抗生素为硫酸卡那霉素和G418,适宜的筛选浓度分别为50mg/L和5mg/L,硫酸新霉素不适合作为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阶段的筛选抗生素。适合作为非洲紫罗兰不定根诱导阶段的筛选抗生素为硫酸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80mg/L,硫酸新霉素和G418不适合作为非洲紫罗兰不定根诱导阶段的筛选抗生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