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GIS支持下的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与预测研究
【6h】

GIS支持下的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与预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研究背景、意义

1.1相关研究综述

1.1.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1.2我国相关研究进展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2.研究对象、理论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1.1武汉城市圈

2.1.2人口空间分布

2.1.3人口预测

2.2研究范围和指标

2.2.1研究地域范围

2.2.2人口研究指标

2.3研究理论基础

2.3.1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人口空间分布理论

2.4研究思路和方法

2.4.1研究思路

2.4.2研究方法

3.90年代以来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分析

3.1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3.2基于圈层划分法的分析

3.2.1圈层的划分

3.2.2 90年代以来内外圈层常住人口空间分布分析

3.2.3人口分布重心变迁

3.3基于方向法的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化分析

3.3.1方向法分析

3.3.2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3.4增长率空间关联分析

3.4.1空间关联分析算法

3.4.2空间邻接矩阵的构建

3.4.3武汉城市圈人口增长率空间关联分析

4.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变化成因分析

4.1自然因素

4.1.1地形因素

4.1.2水文与水资源因素

4.1.3土壤、地质和矿产资源因素

4.2经济因素

4.2.1武汉城市圈城市首位度和集中度

4.2.2基础设施因素

4.2.3土地资源利用因素

4.3政策因素

4.4人文因素

4.4.1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转变

4.4.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因素逐步趋强

5.未来人口演变预测

5.1总人口及各城市人口预测

5.1.1灰色建模原理

5.1.2武汉城市圈总人口规模预测

5.1.3各城市人口预测

5.2城镇化水平预测

5.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预测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口空间分布作为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一直是地理学界研究的重点。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GIS技术对人口空间分布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逐渐增多,增强了人口空间分布研究的科学性。 本文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和GIS手段,系统分析了90年代以来武汉城市圈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特征和时空演变趋势,揭示了基于圈层法和方向法的空间分布的演变趋势,并同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比较优势。在分析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性与关联性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政策、人文四个方面剖析了导致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和意义。由于本文以人口地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所以本部分着重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人口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是研究对象、理论和方法。本文在这部分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指标、研究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三部分是使用GIS技术从三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圈层划分法、方向法、增长率空间关联分析三个方面。本文主要运用人口地理学的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展示人口分布;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武汉城市圈人口增长率空间关联。 第四部分是对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成因分析。从自然、经济、政策、人文四个方面分析了现状的成因,对每个因素都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的结论。 第五部分是对未来人口变化的预测。本文使用灰色模型预测法预测城市圈总人口及各城市人口,使用城镇化趋势预测法(URGD)预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预测。 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归纳分析了本次研究的结论,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