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6h】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的含义

1.3 研究对象和拟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1.4.1 理论意义——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4.2 现实意义——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合理化

1.4.3 选题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

2.1.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进展

2.1.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2.1.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表述上存在的问题

2.2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2.2.1 当前我国部分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口径、选修课程等方面的优点

2.2.2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不足

2.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措施研究

2.4 关于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

2.5 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

2.6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问卷调查法

3.3 专家访谈法

3.4 数理统计法

3.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发展现状

4.1.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宏观办学规模分析

4.1.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现状分析

4.1.3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4.1.4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师资力量分析

4.1.5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以北京体育大学98—04 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

4.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就业制约因素分析—社会需求与就业状态不和谐

4.2.1 高校(供方)因素的分析

4.2.2 用人单位(需方)因素的分析

4.2.3 社会因素分析

5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可持续发展道路探寻

5.1 寻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存在的理论意义

5.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5.2.1 培养目标的规范化

5.2.2 招生制度的规范化

5.2.3 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和器材配备的规范化

5.2.4 课程设置的规范化

5.3 专业建设需要实现限制性和保护性发展

5.3.1 积极寻求政府的优待

5.3.2 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呼吁民众学习韩国对待传统的态度)

5.3.3 办学要量力而行

6 结论

6.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规模现状

6.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现状

6.3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

6.4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就业制约因素

6.5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宏观办学规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现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现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师资力量、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就业现状分析等办学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等问题。研究表明,即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的办学存在培养目标没有很好契合社会的需求、课程设置有待于进一步合理化、师资力量、场地器材有待于进一步专业化、全面化和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消极不对口等制约因素。要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首先要寻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存在的理论意义,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存在的终极意义就是要传承传统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二要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办学的规范化程度,主要是从招生制度的规范化、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和器材配备的规范化和课程设置的规范化等方面着手;其三是要找准符合社会需要的培养目标;其四是专业建设需要实现限制性和保护性发展,要着力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积极寻求政府的优待,同时呼吁民众学习韩国对待传统的态度,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也要注意,办学要量力而行,不要在办学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为追求学科门类的齐全面匆匆上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