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6h】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郑重声明

前言

1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与诊断

3鉴别诊断

4治疗进展

4.1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

4.2中医中药治疗

4.3封闭治疗

4.4经皮气囊压迫法

4.5外科治疗

5疗效分析

6.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定

7.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对照缩略词

后记

展开▼

摘要

长期以来,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一直处于激烈的讨论中,治疗方法有多种方式,为了便于临床参考和应用,故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病理和临床表现:人们把三叉神经疼痛归因于三叉神经节或受损的三叉神经根电生理活动性异常增高、位于脑干中三叉神经异常放电等等。这些理论有助于解释痛觉冲动的异常产生及其在面部沿轻触觉神经纤维分布路径传播的临床表现。这种机制也在大宗病例的病理切片所见中得到证实,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三叉神经存在脱髓鞘现象,尤其是在神经根进入脑干的区域。  鉴别诊断: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临床表现,但是细致的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则有助于我们对导致面部疼痛的三叉神经痛与其它疾病作鉴别。局部体检所见或许表明患者可能患有诸如中耳炎、鼻窦炎、颞颌关节疾病、带状疱疹、龋齿或眼疾等疾病。神经功能障碍尤其是影响到眼部的对诊断极为有价值。糖尿病患者也可表现为眼痛和动眼神经麻痹。自主神经性头痛也可导致患者出现剧烈头痛、上睑下垂、流泪和结膜充血等。神经系统任何一种器质性病变包括动脉瘤、神经纤维瘤、脑膜瘤或其它颅内病变均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磁共振对诊断神经系统疾患患者很有帮助。  而针对三叉神经中枢的疗法可分为两大类:经皮肤穿刺入路和开颅手术入路。经皮肤手术入路是针对毁损三叉神经节来实施的,主要有射频毁损术(热脊神经根切断术)、甘油鞘内注射术和微球囊压迫术。  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穿刺三叉神经池或神经干药物注射术、微血管减压术、经皮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等。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无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法,需要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