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滩地抑螺防病林植物群落特征及抑螺效果研究
【6h】

长江滩地抑螺防病林植物群落特征及抑螺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前言

1.1 血吸虫病的危害及防治策略

1.1.1 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

1.1.2 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

1.1.3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面临严峻挑战

1.1.4 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

1.2 控制钉螺策略的实施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钉螺的生物学特性

1.2.2 传统控制钉螺的方法

1.3 植物灭螺研究的新思路与新进展

1.3.1 利用植物有效成分灭螺

1.3.2 利用营造抑螺林进行生态工程灭螺

1.4 抑螺防病林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机理

1.4.1 非生物因子的变化及其对钉螺的影响

1.4.2 生物因子的变化及其对钉螺的影响

1.4.3 人为直接干扰对钉螺孳生的影响

1.4.4 抑螺防病林的生态控制效应

2 材料和方法

2.1 环境因子调查

2.1.1 试验地简介

2.1.2 试验地土壤质量调查

2.1.3 试验地温度调查

2.1.4 试验地湿度调查

2.1.5 试验地光照强度调查

2.2 植被群落特征调查

2.2.1 植被各样地的设置

2.2.2 植被群落数量特征调查

2.2.3 意杨林郁闭度分析

2.2.4 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2.3 投螺实验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和分析

3.1 环境因子分析

3.1.1 试验地土壤质量分析

3.1.2 试验地温度因子分析

3.1.3 试验地湿度因子分析

3.1.4 试验地光照强度因子分析

3.2 群落外貌

3.2.1 生活型

3.2.2 叶的性质

3.3 群落结构

3.3.1 垂直结构分析

3.3.2 水平结构分析

3.4 植被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3.4.1 各林龄郁闭度及草本植物组成

3.4.2 林中各草本植物数量特征分析

3.4.3 灌丛群落地理成分

3.4.4 各林龄物种多样性分析

3.5 投螺试验结果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4.1 江滩抑螺防病林群落生态特征

4.2 江滩抑螺防病林群落构建对环境因子的影响

4.3 江滩抑螺防病林群落构建对钉螺生存的影响

4.4 林间间作对钉螺生存的影响

4.5 江滩抑螺防病林构建的意义

4.6 构建江滩抑螺防病林技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湖北黄冈市黄州区长江外滩抑螺防病林实地调查及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林龄的意杨林中郁闭度、物种组成、物种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标等因素的差别,并结合投螺试验,综合分析各林龄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态因子对钉螺生存的影响,比较不同林龄抑螺效果。
   根据当地林场实地情况选取01-08年7个不同林龄意杨林样地及2个原始滩地作为对比样地,在每个样地中,采取随机取样与系统取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3个乔木大样方和5个草本小样方,乔木大样方中进行每木检尺,实测林木胸径cm、树高m、冠幅m×m和枝下高m;草本小样方中调查植物种类、株丛数、植株高度、盖度等,记录相关数据并分析。
   结果表明:抑螺防病林随着林龄的增长,林内郁闭度逐渐增大,物种数目增多,土壤湿度增大,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
   选取02年、04年、06年、08年间作林、06年未间作林与对比样地各一个,调查每个样地土壤情况、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用STATISTICA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检验每个样地各环境因子的差异。在每个样地中利用投螺实验,每一个样地分别投放3袋和3框钉螺作对比试验,袋装钉螺数量为10只/袋,框装为20只/框,钉螺装好后封口。袋装钉螺投放于草丛间地表,框装钉螺半埋入土中,以模拟钉螺适生环境。每7天为一个周期,每个样地分别取回1袋和1框钉螺,鉴定钉螺死亡情况,检验钉螺死亡情况与环境因子调查情况是否一致。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中土壤含水率、容重、土壤孔隙度均相差不大,各林龄从幼林到老林温度、湿度没有遵循逐渐变化的规律。而光照强度从幼林到老林,其变化有明显的规律,随着林龄的增大,杨树生长更为茂盛,树荫更为浓密,光强逐渐减小。
   投螺实验结果表明:林龄越大的样地中,钉螺死亡率越小,钉螺更适宜生存于林龄较大的意杨林中。而通过林下间作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变钉螺的栖息环境,对钉螺的生存形成抑制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