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囊袋内注入5-氟尿嘧啶抑制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6h】

囊袋内注入5-氟尿嘧啶抑制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之处

存在的问题

附件

参考文献

综述 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价系统

参考文献

缩略词索引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在抑制后发性白内障方面,抗代谢药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5-氟尿嘧啶因其特异性高,抑制作用强,对眼内组织毒性小而倍受重视。本实验在国内外大量翔实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自制的微量进样器将5-氟尿嘧啶注入到囊袋内,观察其对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后囊膜混浊的机理打下基础,为临床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提供快捷、有效的给药途径。
   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2009年9月期间在我科就诊的白内障患者。纳入标准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无其他潜在的干扰实验结果的眼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将符合上述标准的来自97名患者的107只眼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到四组,分别为实验组A1,A2,A3和对照组B。实验组A1,A2,A3在术中利用自制的微量进样器在囊袋内注入浓度为分别为0.25mg/ml,0.3mg/ml,0.35mg/ml的5-氟尿嘧啶50μl,存留时间约3分钟。对照组则不进行此步骤。实验的观察指标包括术后1月,3月和7月的后囊膜浑浊的Odrich评分,术前术后的眼压值,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受试对象主观感觉调查问卷》。统计学处理:对上述观察指标的结果采用t检验和F检验,全部资料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在术后第三个月和第六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Odrich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每组都出现了Odrich评分的阳性评分,即5-氟尿嘧啶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仅限于抑制作用。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前和术后眼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患者术后的不适感的阳性率和术后视力满意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在囊袋内直接利用微量计量器注入5-氟尿嘧啶是简单方便,行之有效的给药方式。2、5-氟尿嘧啶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同时5-氟尿嘧啶的眼毒性也是具有浓度依赖性;0.35mg/ml是在二者之间达到平衡的浓度。3、5-氟尿嘧啶对晶状体上皮细胞仅存在抑制作用,并不能完全阻止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