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关系初探
【6h】

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关系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关系初探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新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与背景
   肝脏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大致可分为病毒性肝病、代谢异常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五种类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免疫介导慢性肝脏疾病。临床上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以及这三种疾病任两者之间的重叠综合症。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原因不明,由机体免疫系统参与的以肝细胞慢性损害为主的肝脏疾病。血清中可检测出高球蛋白、自身抗体阳性和肝组织学界面炎的特点。临床上可表现为:黄疸、低热、皮疹、关节炎等各种非特异性症状,以青少年期和绝经期的女性多见。起病大多隐袭或缓慢,可有关节酸痛、低热、乏力、皮疹、闭经等。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AIH患者血清中EBV(epstein-barr virus,EBV)和CMV(Cytomegalovirus,CMV)相关抗体IgG和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肝病患者,但无任何此两种病毒感染症状。CMV和EBV两者均为疱疹病毒家族。EBV是一含有包膜的DNA病毒,EBV感染时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激活B淋巴细胞多克隆,产生自身抗体。CMV是常见的机会感染病毒,同样也属于双链DNA病毒。
   本篇主要是探讨EBV和CMV感染与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I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方法(ELISA)检测147例AIH-I型组和84例对照组(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和肝外伤等)血清中EBV和CMV相关抗体IgG和IgM;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14例AIH-I型组和1例对照组CMV-IgM阳性者血清中的CMV-DNA;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AIH-I型组和3例对照组EBV-IgM阳性者肝组织中的EBV-LMP-1,再对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例AIH-1型组EBV-LMP-1阳性者,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ER,用x2检验比较各对应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在AIH-Ⅰ型组和对照组之间,CMV-IgM、CMV-IgG、EBV-IgM和EBV-IgG的x2值分别是6.114、6.003、4.866和4.773,P值均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14例AIH-I型组与1例对照组中CMV-IgM阳性者,其检测血清中的CMV-DNA均为阴性。18例AIH-I型组和3例对照组血清EBV-IgM阳性者,检测其肝组织中EBV-LMP-1,18例AIH-1型组中6例阳性;对此6例原位杂交检测肝组织EBV基因(EBER),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
   AIH患者CMV-IgG和EBV-IgG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推测AIH-I型患者既往感染该病毒;但Ig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并不能证明现症感染,提示IgM与AIH患者某些自身抗原存在交叉免疫反应,并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AIH发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