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6h】

我国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思路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思路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啃老族

1.3.2 NEET族

1.3.3 新失业群体

1.3.4 各概念的对比分析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社会交换

1.4.2 社会角色理论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研究方法

1.6.1 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1.6.2 个案访谈

1.7 创新之处

2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的分类、特征及不良影响

2.1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的分类

2.1.1 追求梦想型

2.1.2 自卑型

2.1.3 隐居型

2.1.4 贪图享乐型

2.2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的特征

2.2.1 “啃老族”主体多为独生子女

2.2.2 部分“啃老族”群体家境较好

2.2.3 缺少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

2.2.4 边缘化趋势明显

2.3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的不良影响

2.3.1 降低了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3.2 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2.3.3 给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2.3.4 示范作用和扩散效应

3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成因分析

3.1 社会方面的原因

3.1.1 就业环境不断恶化,就业压力加大

3.1.2 就业市场管理方面问题突出

3.1.3 生活成本急剧攀升,很多大学毕业生难以自给

3.2 家庭方面的原因

3.2.1 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3.2.2 家长错误的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年人格的发展

3.2.3 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的“啃老”选择有重要影响

3.3 学校方面的原因

3.3.1 教育内容片面,学生综合素质缺乏

3.3.2 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

3.3.3 就业教育缺位影响大学生就业

3.4 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3.4.1 人生理想缺失迷失奋斗方向

3.4.2 职业观偏差影响求职行为

4 解决大学毕业生“啃老族”问题的对策思考

4.1 完善就业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4.1.1 加强法制建设,提供就业保障

4.1.2 建立杜会支援体系,成立义务工作机构

4.1.3 帮助和引导青年自主创业

4.2 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育人观

4.2.1 家长要增强角色意识

4.2.2 家长要更新观念

4.3 完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3.1 高校教育观念从学科教育向就业教育转变

4.3.2 做好就业指导教育,端正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

4.3.3 重智与重责并举

4.4 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4.4.1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4.4.2 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深,大学的招生就业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近几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然而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与原来由于学历较低或国企改革而下岗成为“啃老族”的情况有所不同,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也加入到“啃老族”群体,使得这一群体的层次更为复杂,“啃老族”现象逐渐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一大批高校毕业生由于不能及时就业,加入了“啃老族”群体,这就使得我国的“啃老族”群体的情况更加复杂,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啃老族”的广泛关注。和以往那些学历较低或下岗职工相比,为何会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沦为“啃老族”呢?大学文凭在他们找工作的过程中究竟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困难又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些问题正是本文研究所要关注的。
   笔者尝试从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的角度出发,运用问卷调查,并选取几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案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与他们的深度访谈,搜集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将造成他们目前状况的原因总结为:社会,家庭,学校和毕业生本人。在对这些成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解决大学生“啃老族”现象的对策:一是改革就业制度,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二是从家庭方面来讲,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再次,学校要进行教育内容的改革,改变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指导;最后,大学生本人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就业观念,扩大知识面,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让大学毕业生“啃老族”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并最大限度的预防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群体数量的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