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糖尿病前期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干预的效果比较
【6h】

糖尿病前期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干预的效果比较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常用的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两种措施即生活方式调整与二甲双胍干预进行临床实证研究。通过对其实施后的血糖指标的变化、两种干预措施的依从性、体重变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指标的对比分析,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合理评价,最终确定对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最合理、有效且切合实际的措施。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实用性、随机、前瞻性队列研究试验。试验自2007年9月12日始在河南理工大学校医院进行,校医院为研究组织单位,随访时间为2年。试验入选23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均为河南理工大学职工及家属。年龄25-80岁。受试者随机分配接受生活方式干预(低热量饮食30Kal/Kg.day。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5天;n=117)或二甲双胍干预(0.25-0.5,每日三次,据血糖水平调整;n=117)。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均取其自然对数值转换为正态分布资料后进入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两组间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差值比较采用以基线指标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u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干预期间,生活方式组有15例(13.51%)进展为糖尿病,二甲双胍组有6例(5.22%)进展为糖尿病。(风险比「HR」,2.59)。二甲双胍组依从性为75.7%,无严重不良反应。仅5人因消化道反应退出。生活方式干预组依从性54.5%,另外两个一级终点生活方式组空腹血糖平均水平6.11±0.32mol/L,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平均水平5.61±0.26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水平两组分别为(8.15±1-13mm01./L,7.19±1-15mmol/L,P<0.05)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水平6.1%、5.7%(P<0.05)。干预前半年两组体重、IBM均有下降;此后,二甲双胍组维持稳定而生活方式组则超过基线。研究结束时,二甲双胍组体重下降平均降2.2kg,生活方式组反而上升了0.5kg(P<0.01)二甲双胍组发生轻至中度胃肠道不良事件为6%-14%。生活方式组3-14%。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实际生活环境中生活方式干预虽有效,但依从性差,临床若没有持续严格随访不能产生预期效果,二甲双胍干预依从性好、安全且效果明显,特别对中青年、体重超重者获益最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