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ax、PUMA和TopoII在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6h】

Bax、PUMA和TopoII在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和目的: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呈现发病率逐年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多年来虽然通过不断提高手术技巧和改进放疗设备及技术提高了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其效果仍不满意。随着肿瘤化疗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发展,临床上开始试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NACT是指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及局部治疗前先进行全身静脉化疗或动脉介入化疗,也称先期化疗。NACT逐渐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其近期疗效显著。对于年轻患者,选择NACT后手术治疗以减少术后追加放疗的机率,为患者保留卵巢和阴道功能,已成为年轻宫颈癌患者治疗的发展趋势。
   目前宫颈癌术前化疗的常用方案是紫杉类和铂类药物的静脉联合化疗,尽管大量的临床资料阐述了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性,但是对新辅助化疗有效或者抵抗的分子水平调节机制尚未进行广泛的研究。对于化疗抵抗的患者实施NACT可能延误其施行根治性手术或放射治疗的时机。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寻找可预测化疗敏感性指标,来达到对患者的治疗加以筛选至关重要。曾经研究过,影响化疗反应的调节因子主要包括多药--耐药基因、细胞增殖和凋亡因子、生长因子及受体、细胞周期蛋白等。近来研究表明,化疗药物中大部分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清除肿瘤细胞的。因此,检测细胞凋亡基因和肿瘤耐药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判断其预后,并为宫颈癌的化疗用药提供参考。
   一直以来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即是细胞凋亡与肿瘤之间的关系。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相互平衡才能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细胞数的稳定,否则,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都是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治疗肿瘤的。因此,诱导细胞凋亡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Bax是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能降低细胞凋亡的阈值,也能通过直接影响线粒体功能及膜的完整性来调节凋亡,具有肿瘤抑制的作用。PUMA(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apoptosis,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是新发现的Bcl-2家族中BH3-only亚家族的一员,具有强大的促进凋亡作用。PUMA作为一个促凋亡因子,在正常和异常细胞的p53依赖与p53非依赖的凋亡途径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该基因的调控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正待深入研究。
   近年来,肿瘤化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发展迅速,新辅助化疗已经逐渐成为晚期宫颈癌治疗的新趋势。然而肿瘤耐药性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肿瘤化疗的应用,并且成为宫颈癌的临床化疗用药中的一个难题。肿瘤细胞在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后可能还对与这种药物作用机制和结构完全不同的其它药物产生耐药,此为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MDR),多药耐药常常导致联合化疗的失败。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是与多药耐药有关的重要糖蛋白,是参与DNA的复制、转录及分离的重要酶。TopoⅡ的表达水平下降被视为是肿瘤细胞对其抑制剂耐药的标志,而TopoⅡ的高水平表达则被认为是肿瘤细胞对TopoⅡ抑制剂敏感。
   本实验主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通过对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凋亡基因Bax、PUMA和耐药基因表达产物TopoⅡ的检测,比较化疗前后不同疗效组Bax、PUMA和TopoⅡ三种因子在富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合临床疗效,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Bax、PUMA和TopoⅡ有无相关性。以期为宫颈癌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和对象: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行TC方案静脉化疗的子宫颈鳞癌患者癌组织中化疗前后Bax、PUMA和TopoⅡ的表达,并对这三种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三种因子表达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免疫组化实验步骤按照试剂说明书的程序进行。50例患者年龄为26到53岁,平均年龄为39.8岁。其中大于35岁者38例,小于等于35岁者12例。临床病理特征为Ⅰ b2期17例,Ⅱal期16例,Ⅱa2期10例,Ⅱb期7例。高分化25例,中分化16例,低分化9例。该50例患者均无化疗禁忌,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
   结果:
   150例宫颈鳞癌患者中46例对NACT有反应,其中有7例为临床完全缓解,39例为临床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2%,其余4例表现为病情稳定。对于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患者NACT的疗效无显著相关性(P>0.05)。
   2Bax、PUMA和TopoⅡ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部位均主要在细胞浆和(或)细胞核内。NACT前,Bax、PUMA在有效组中的阳性表达水平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在有效组中的阳性表达水平亦高于无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NACT有效组和无效组中,Bax、PUMA化疗后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化疗前,TopoⅡ化疗后的阳性表达水平低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4经相关性检验宫颈鳞癌组织中Bax、PUMA与TopoⅡ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1紫杉醇-卡铂方案的静脉化疗对宫颈鳞癌疗效较好。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与NACT疗效无关。
   2Bax、PUMA有望成为预测宫颈鳞癌NACT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3紫杉醇-卡铂方案有可能是通过上调Bax、PUMA的表达启动细胞凋亡来达到抗肿瘤作用。
   4凋亡途径与耐药途径可以同时出现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的过程中,但是可能两条途径并不互相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