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L-10和Il18d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胞性腹膜炎中的作用
【6h】

IL-10和Il18d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胞性腹膜炎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IL-10和IL-18在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作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肝硬化是一种内科常见病,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及多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指肝硬化患者在无任何邻近组织炎症和腹腔内脏器穿孔情况下发生的腹膜和(或)腹水的细菌性感染,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0%~30%,并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导致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有肠黏膜通透性升高、肠道细菌过度生长(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IBO)及肠道菌群改变、机体局部和(或)全身免疫功能障碍、门体分流等因素存在,故易发生肠道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移位细菌及其释放的内毒素等产物可以激活免疫活性细胞诱发炎症细胞因子网络级联反应,在SBP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促炎因子,由内毒素激活巨噬细胞产生,可促进Th1细胞分化,并诱导Thl和NK细胞产生IFN-γ、TNF-α等炎症介质和Fas配体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感染性疾病和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一种研究较多的抗炎因子,也可由内毒素激活巨噬细胞产生,IL-10通过抑制TNF-α等炎症介质的产生和活性氧的释放、抑制炎症细胞聚集、上调sIL1Ra和可溶性TNF受体等作用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发挥抗感染作用。
   众多研究表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促炎因子水平升高,但对于抗炎因子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国内外有关IL-18在感染、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多,但在SBP中的研究罕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硬化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IL-10和IL-18水平,探讨其在SB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探索SBP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方法:
   1.采用ELISA方法检测32例肝硬化无菌性腹水(sterile ascites,SA)患者和45例肝硬化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IL-10和IL-18水平,SBP患者给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联合奥硝唑抗感染治疗10天后重新复查上述指标。另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仅检测血清相关指标。
   2.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数值变量以x±s表示,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q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
   结果:
   1.SBP患者与SA患者血清及腹水IL-10和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
   (180.422±84.789pg/ml,455.781±106.750pg/mlvs36.065±10.181pg/ml,P<0.01;744.378±249.160pg/ml,571.094±157.501pg/mlvs82.850±31.101pg/ml,P<0.01)。
   2.SBP患者血清和腹水IL-18水平显著高于SA患者,以腹水中IL-18升高最为显著(744.378±249.160pg/mlvs571.094±157.501pg/ml,P<0.01,1005.467±286.552pg/mlvs798.781±212.454pg/ml,P<0.01),而血清和腹水中IL-10水平低于SA患者(180.422±84.789pg/mlvs455.781±106.750pg/ml,P<0.01,579.711±246.260pg/mlvs736.063±265.414pg/ml,P<0.05)。
   3.SA患者血清中IL-10和IL-18水平与腹水中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5.781-106.750pg/mlvs736.063±265.414pg/ml,P0.05;571.094±157.501pg/mlvs798.781±212.454pg/ml,P0.05),而SBP患者腹水中IL-10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血清(579.711±246.260pg/mlvs180.422±84.789pg/ml,P<0.01;1005.467±286.552pg/mlvs744.378±249.160pg/ml,P<0.01)。
   4.SBP患者治疗后血清及腹水中IL-10和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155.600±73.631pg/mlvs180.422±84.789pg/ml,P<0.01,249.510±100.362pg/mlvs579.711±246.260pg/ml,P<0.01;610.133±250.682pg/mlvs744.378±249.160pg/ml,P<0.01,811.020±287.916pg/mlvs1005.467±286.552pg/ml,P<0.01),以腹水中IL-10和IL-18降低最为明显。
   5.SBP患者治疗后Child-pugh分级级别显著降低(Z=-6.97,P<0.01),Child-pugh分级总分显著下降(8.79±0.41vs6.71±0.80,t=27.89,P<0.01)。
   结论:
   1.IL-10和IL-18在肝硬化SBP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不平衡可能与SBP的发生发展有关。
   3.检测腹水中IL-10和IL-18水平对肝硬化合并SBP的诊断、判断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