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塞米松治疗大鼠视神经早期损伤疗效的观察
【6h】

地塞米松治疗大鼠视神经早期损伤疗效的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是头部外伤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视力部分或全部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对于TON治疗主要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是借鉴于其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经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是常用在临床应用广泛。本实验建立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模型,在损伤早期不同时间点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设立对照组,通过观察大鼠视网膜视神经病理变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cell,RGC)凋亡情况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responseto flash,F-VEP)的测定,比较各时间点治疗效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补充实验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健康普通级Wistar大鼠144只,雌雄不限,体重230~250 g,检查无外眼和眼底异常。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8只,损伤对照组18只、治疗组108只(按给药时间又分为2 h、4 h、6 h、8 h、12 h、24 h六个组),根据造模后的存活时间,每个组进一步分为4 d、7 d、14 d三个观察点。视神经挫伤模型制作:用恒定压力的血管夹自球后2mm处夹持视神经10 s,造成损伤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左眼中度视神经夹挫伤。治疗各组分别于损伤后2 h、4 h、6 h、8 h、12 h、24 h,开始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5 mg/kg/6 h,直至损伤后48小时;损伤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伤后第4 d、7 d、14 d观察各组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处死大鼠,取眼球,制作视神经和视网膜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变化,并观察视神经神经节细胞数目变化。Pl波波幅、潜伏期和RGC计数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F-VEP检查结果2 h、4 h、6 h给药组,第4 d、7 d、14 d的P1波波幅均较损伤对照组以及12 h、24 h给药组高,潜伏期较损伤对照组短(P<0.05);12 h、24 h治疗组仅在伤后7 d、14 d时P1波波幅和潜伏期与损伤对照组有差异(P<0.05)。
   2.视神经损伤局部病理组织学观察第4 d,不同时间给药组之间病理改变均可见到视神经肿胀、空泡样变性、胶质细胞排列紊乱,无明显差异;第7 d和第14 d,各时间给药组与损伤对照组相比细胞肿胀减轻,空泡样变性减少,其中2 h、4 h、6 h开始治疗组病理损伤程度轻于12h、24 h开始治疗组。
   3.各组视网膜病理形态变化比较第4 d,各治疗组视网膜形态无明显变化;第7 d,2h、4 h、6 h给药组可见少量RGC胞核出现变性,RGC数量有所减少,但视网膜各层结构依然整齐;8 h,12 h及24 h给药组较前面三组病理变化更加明显,可见RGC明显减少,视网膜各细胞层结构欠清晰;第14 d,各时间点治疗组可见视网膜厚度减小,各层细胞数量减少,与损伤对照组相比程度较轻。
   4.RGC计数第4 d,治疗各组RGC计数与损伤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第7 d,2 h、4 h、6 h、8 h治疗组RGC计数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第14d,各治疗组RGC计数均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其中2 h、4 h、6 h开始治疗组RGC计数均高于12 h、24 h组(P<0.05)。
   结论:
   1.视神经损伤后早期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能有效减轻视神经和视网膜局部病理损害,减轻继发性损伤,促进视功能状况恢复:
   2.视神经损伤后6小时内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最佳,12小时内可取得较好效果,24小时内应用仍然有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