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原古代陶瓷窑炉实验考古研究
【6h】

中原古代陶瓷窑炉实验考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中原地区”的地域界定

1.2.2 关于“古代”的时间划定

1.2.3 陶瓷窑炉及各部位概念的界定

1.3 本文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1.3.1 目的及意义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3 主要内容

2 中原地区古代陶瓷窑炉的结构研究

2.1 中原地区古代陶瓷窑炉的类型学分析

2.2 中原地区古陶瓷窑炉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2.2.1 产生与考古发现

2.2.2 窑炉发展演变

2.3 小结

3 中原地区古代窑炉发展演变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3.1 史前时期窑炉的产生与发展

3.2 夏商周时期窑炉的特征及发展

3.3 秦汉时期陶窑的特点及发展

3.4 魏晋至隋唐时期窑炉的特征与发展

3.5 宋金时期窑炉的特征及发展

3.6 小结

4 中原地区古代陶瓷窑炉实验研究

4.1 古代窑炉模拟实验

4.1.1 堆烧实验

4.1.2 横穴升焰窑炉模拟实验

4.1.3 竖穴窑

4.2 就地挖筑半倒焰窑炉的模拟实验

4.3 其他模拟实验

4.3.1 烧砂锅窑

4.3.2 红烧土的研究

4.4 小结

5 其他影响陶瓷窑炉建构的因素

5.1 洞穴与窑炉的关系

5.2 窑炉与灶的关系

5.3 气候对窑炉建构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A1 中原古代窑址一览表——基础部位

附表A2 中原古代窑址一览表——燃烧室

附表A3 中原古代窑址一览表——窑室

附表A4 中原古代窑址一览表——排烟系统

附表A5 中原古代窑址一览表——其他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窑炉是陶瓷生产工艺流程中最为关键、重要的部分,“生在选土、长在成型、死活看烧成”形象地道出了窑炉的重要地位。在世界古代的陶瓷发展过程中,中国占据着首屈一指的地位;而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中原地区的陶瓷在宋代及宋代以前均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窑炉考古和研究文献的梳理,从近40年来窑址的考古资料入手,对中原地区制陶遗址中有关窑炉的资料进行一次全面的、初步的整理和总结,并在综合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使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已发表的窑炉资料进行型式的划分,并结合“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模拟考古”、“实验考古”等方法,对中原地区的窑炉进行整理研究,并讨论中原地区古代陶瓷窑炉的发展过程,描述互相之间技术交流的状况以及对后世产生的不同影响,重要的是对不同种类的窑炉进行复原重构试烧。目的在于使我们对各中原地区陶瓷窑炉发展的总体状况有个明确的认识,并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去探讨这个地区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内外原因。结合现有资料,本文主要阐述了以下五个问题:1、分析窑炉结构和人们习俗、生产、生活的联系;2、窑炉结构和装烧工艺的研究对考古发掘中古陶瓷器的历史分期断代开辟了的新途径;3、使用图形排列和数据排列等方法对古窑炉进行了窑炉形式、构造、火焰流向示意等多方面系统的研究;4、利用实验考古和科技考古的方法,把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窑炉进行复原重构,用实物来研究古代窑炉及其相关问题;5、提出了用一次性薄壳窑烧制秦兵马俑的可行性猜想以及其它问题。文章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界定研究的地域、时间、窑炉的各部分名称概念,以及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并把搜集整理的大量陶瓷文献进行概括,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习吸收专家老师和前辈们的研究成果。从而充实自己的研究课题。
   第二章就以我国中原古代陶瓷窑炉为切入点,参考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采用“田野考古”、“科技考古”和“模拟实验考古”的方法,对陶瓷窑炉的产生发展、结构、建造材料及使用方法、烧成工艺等进行考证研究,从而为揭示中原陶瓷的历史面目提供证据。同时也对涉及的相关其他学科问题进行探讨。是本文的重点章节。
   第三章是主要介绍中原古陶瓷窑炉的概况,从发掘资料和文献中把中原古陶瓷的渊源、发展理出一个纵向的脉络,归纳总结出中原陶瓷技术发展的轨迹,为研究窑炉发展改进的规律找到依据。
   第四章是模拟实验,根据前面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实地试验,就是模拟古代窑炉,模拟当时的烧造方法进行烧制试验,得到第一手试验资料,验证所得结论的准确性。
   第五章中笔者认为,中原窑炉的形成与多方面都有关系,它受到洞穴、生活炉灶、生活习俗以及气候等各方面的影响。本章从多方面多角度提供依据和研究思路,以揭示中原古代窑炉的形成发展的真正面目。
   第六章是终章,就是根据研究讨论的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今后的展望。提出中原陶瓷窑炉与城的关系以及其它需继续展开研究的课题,以开发新的研究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