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舒洛地特对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6h】

舒洛地特对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分组及方法

2.3 疗效判定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3.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尿蛋白水平及血浆白蛋白水平比较

3.3 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3.4 治疗前后其他临床指标比较

3.5 不良反应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介和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临床上原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nephropathy,IMN)约占75%-80%,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剩余20-25%的膜性肾病继发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等相关因素,即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membranousnephropathy)。膜性肾病的自然病程具有较大差异,部分患者可自发缓解(约占25%),部分患者则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相关报道有近40%患者在10年后发展为ESRD。目前,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赞同根据其预后危险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Cattran将膜性肾病按其进展性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三种类型:肾功能正常、蛋白尿定量<4g/24h为低危患者;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接近正常、蛋白尿定量为4-8g/24h为中危患者;肾功能不正常或持续恶化、尿蛋白定量>8g/24h为高危患者。对于中、低危患者,应避免过于积极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而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考虑仅应用非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则需要积极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ARB)已成为临床上治疗MN的常规用药,它们主要通过调节肾小球血流动力学、调节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GBM)的滤过孔径影响GBM的滤过屏障,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与释放等机制减少尿蛋白。ACEI/ARB类药物达到减少尿蛋白的疗效呈剂量依赖性,但膜性肾病患者中约70%血压正常,部分患者难以耐受ACEI/ARB类药物引起的干咳、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副作用不容忽视。
   舒洛地特是一种天然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含有低分子肝素和硫酸皮肤素两种主要成分。近年来国内外的动物及临床药物实验均表明,舒洛地特对减少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尿蛋白具有显著效果,现阶段研究表明舒洛地特对足细胞及GBM的保护作用为减少DN蛋白尿的主要机制。原发性膜性肾病是足细胞病之一,在MN的病理发病过程中以足细胞的损伤为主。由于舒洛地特具有良好的抗凝、调脂及血管内皮保护等作用,且为口服制剂服用方便,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代谢综合征肾损害、高血压肾损害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有关舒洛地特在原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应用舒洛地特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IMN中、低危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舒洛地特对IMN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
   将经过肾脏活检证实,并排除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肾病等继发性膜性肾病的51例IMN中、低危患者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舒洛地特组,替米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所有病人均随访6个月,随访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压及不良反应。
   结果:
   1.治疗后三组病人尿蛋白水平及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其中舒洛地特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较治疗前下降44.36%,替米沙坦组下降48.74%,联合治疗组下降72.24%。舒洛地特组尿蛋白量下降水平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组患者肝肾功能、血脂、血压及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替米沙坦组出现肝功能轻度损害一例,替米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各一例。
   结论:
   1.舒洛地特能有效降低IMN中、低危患者尿蛋白水平,效果与替米沙坦相当。
   2.舒洛地特联合替米沙坦能有效降低IMN中、低危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3.舒洛地特无明显肝肾功损害、出血、低血压等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