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比例原则在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的运用
【6h】

比例原则在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的运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

2 比例原则的历史渊源及内涵

2.1 比例原则的历史渊源

2.2 比例原则的内涵

2.2.1 妥当性原则

2.2.2 必要性原则

2.2.3 狭义比例原则

2.2.4 三个子原则的关系

2.3 比例原则的价值

3 将比例原则引入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必要性

3.1 设立城市管理部门的必要性和意义

3.2 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产生背景及概况

3.3 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及其遇到的挑战

3.3.1 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

3.3.2 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遇到的挑战

3.4.域外城市管理及流动商贩治理的一些经验

3.4.1 纽约流动商贩管理制度

3.4.2 新加坡流动商贩管理制度

3.4.3 韩国流动商贩管理制度

3.5 域外城市管理及流动商贩治理的启示

3.6 将比例原则引入我国城市管理中的意义

4 妥当性原则的运用

4.1 案例一 城管执法为何频频遭遇暴力抗法

4.2 关于设立城市管理部门初衷和目的的探讨

4.2.1 目前城市管理部门错误的管理理念和思路

4.2.2 城市管理的价值及真正目的

4.3 为实现城市管理目的手段的选择

4.3.1 实践中城管部门不规范的执法手段

4.3.2 执法手段的完善

5 必要性原则的运用

5.1 案例二 郑州城管打人 激怒群众掀车

5.2 案例三 教育 感化的作用

5.3 城管自由裁量权制度的完善

5.4 城管执法手段规范化的完善

6 狭义比例原则的运用

6.1 案例四 对峙城管三小时自焚 成都拆迁户唐福珍死亡

6.2 公共利益的保护与私人利益的保护之间要形成合适比例

6.2.1 什么是公共利益

6.2.2 什么是利益间比例的均衡

6.2.3 如何实现对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均衡比例

6.3 措施的负作用与措施所欲达成的目的之间要形成适当的比例

6.3.1 秩序与自由间的关系

6.3.2 关于秩序优先还是自由优先的探讨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管理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大,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日趋复杂。一方面流动摊贩的数量越来越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城管执法人员与流动摊贩之间总是上演暴力事件或是猫鼠大战,在城市管理工作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压力的同时,中国“城管”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流动摊贩的生存权、城管人员的执法权、城市的公共秩序和市容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渐似变得越发不可调和。如何寻找合理的平衡点来平衡彼此的关系,实现设立城市管理的目的和价值?我们提出将比例原则运用到城市管理中,采用目的——手段——目的的方法指导目前的执法实践,从而化解目前城管执法的困境。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比例原则的渊源、概念和内涵,展现了被称为行政法帝王条款的比例原则的历史渊源和其丰富的内容,对其各个子原则及其关系进行了逐项阐述并分析此原则的在限制行政权力、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个人权益方面的重大价值,为下文的深入探讨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现行城管执法现状和挑战的分析,通过对国外城市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考察,指出了在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中引入比例原则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列举了城管执法遭遇暴力抗法的案例及对其的思考,将妥当性原则在我国城市管理执法中的适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对我国设立城市管理部门的初衷和真正目的进行了探讨,提出首先要改变原有的城市管理的目的和错误理念,为实现城市秩序、保障公民自由的城市管理目的而完善、规范执法手段。
   第四部分列举了郑州城管打人,激怒群众掀车的案例和香港地区管理流动摊贩中一个教育、感化发挥重要作用的案例及对案例各自的思考,提出在不违背和减弱城市管理效果的前提下,通过对比应在实现法律目的的众多方式中应选择最为温和的、对相对人权益侵犯最轻或权益侵害最小的方式和手段,并对城管自由裁量权和执法手段的规范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五部分列举了关于城管暴力拆迁的案例及其思考。指出狭义比例原则包含两层内容,即公共利益的保护与私人益的保护之间要形成合适比例,措施的负作用与措施所达成的目的之间要有合适的比例。指出比例原则的核心在于通过目的与手段间的考量,兼顾国家、社会及公共利益,同时在不妨害第三人权利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与公共利益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冲突,在实现城市秩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护公民的自由权益,从而确保基本人权的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