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研究
【6h】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文献综述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1.3 文章框架结构及章节安排

1.4 基本概念界定及区分

1.5 困难之处和创新点

1.5.1 困难之处

1.5.2 创新点

2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分析

2.1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阶段性及特点分析

2.2 与国际劳动收入份额的比较

2.3 综合分析

3 影响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因素分析

3.1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3.2 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及其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

3.3 变量之间的样本相关系数

3.4 多元回归分析的解释及结论

4 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理论解释

4.1 不同经济时期的低工资制度

4.2 二元经济结构

4.3 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

4.4 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

4.5 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

5 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公平分配体制

5.2 优化产业结构

5.2.1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5.2.2 自主发展消费性服务业

5.3 逐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5.3.1 消除人为的二元市场分割

5.3.2 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5.3.3 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5.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5.4.1 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5.4.2 提高劳动者素质

5.4.3 健全职业介绍机构

5.4.4 重视要素禀赋

5.5 保护劳动者权益

5.5.1 保证最低工资标准的切实执行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的建立

5.5.2 给予劳动者提高议价能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5.5.3 不断健全和强化工会的职能

5.5.4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而劳动收入份额却没有与GDP的快速增长保持一致,反而近年来不增反降,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52.27%下降到2010年的41.49%,并在2008年这一比重下降为38.75%,降幅达13.52个百分点。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表明劳动者没有分享到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成果,利益在不同主体间进行调整和分配的过程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尤为引人关注。为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至关重要。显然,在转型期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收入法GDP数据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阶段性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国际比较,发现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发展阶段不相匹配,劳动收入份额偏低,不符合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和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通过对影响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因素分析与理论解释,建立相应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得出二元经济结构、劳资双方的地位、资本产出比、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化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剖析。
   最后,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的状况,提高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扩大消费,在因素分析和理论解释的基础上,汲取现有研究的成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公平分配体制;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法律和工会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等一系列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