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董仲舒孝道思想研究
【6h】

董仲舒孝道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2 董仲舒孝道思想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

2.1 时代背景

2.2 思想渊源

2.2.1 先秦时期的孝道思想

2.2.2 汉初学术思想发展情况

3 董仲舒孝道思想的理论依据:天、阳阳、五行

3.1 “天”的构成与含义

3.2 天人合一

3.3 孝自天地出

3.4 阴阳五行理论

3.4.1 阴阳理论

3.4.2 五行理论

4 董仲舒孝道思想的核心:忠孝合一

4.1 家国同构

4.2 君权神授

5 董仲舒推行孝道的目的:治天下

5.1 树典范,举孝廉

5.2 明孝理,行教化

5.2.1 性待教而为善

5.2.2 以教化为大务

5.2.3 兴太学,设庠序,置明师

5.3 立法典,推孝治

6 董仲舒孝道思想在中国孝道思想发展史上的影响

6.1 《白虎通》对董仲舒孝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6.2 董仲舒孝道思想在汉代以后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朝代,董仲舒的孝道思想在整个中国孝道思想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董仲舒之前,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只讨论了什么样的行为是“孝”,仅仅从内在情感上来论证孝的合理性。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思想,并吸收了道家和阴阳家等其他各家学派的思想理论,创立了他的以“天人感应”学说和阴阳、五行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并以此为基础,从宇宙论的层面来论证孝的合理性,将儒家的孝论提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在董仲舒看来,人的生命、性情以及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则都取之于天,来自于阴阳,法之于五行。因此“人道”就是“天道”,“孝”源出于“天”,孝从天地出,孝自五行而生。“天”有阴阳二气,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到父子关系上,就是父为阳,子为阴;父子和阴阳一样是相互依存、互相配合的;阳尊阴卑,所以父尊子卑,父为子纲,父兼子功。五行相生,生者为父,被生者为子;五行又代表五种德行,这五种德行都是忠臣和孝子的德行,其中土德最为可贵,土又对应地,所以说,孝道就是土之德,地之义。从而把孝道上升到了一个绝对至上的高度。
   董仲舒论证孝道合理性的目的在于引导臣民以孝道成就忠道,移孝作忠,维护封建统治,并且使君主也受到儒学伦理规范的约束,从而使天下大治。因此,董仲舒从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和法律思想方面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推行孝道的方法,将孝道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以为当时封建的中央集权政治服务。汉代统治者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将“孝”作为考察官员的一项重要指标,设立了“举孝廉”的人才选拔制度;设立各级学校,将孝道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且把孝道思想纳入到法律体系中。这些都使得孝道观念在当时深入人心,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