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规范标贯液化判别方法的改进研究
【6h】

我国规范标贯液化判别方法的改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砂土液化定义

1.2 砂土液化震害现象

1.3 国内外液化判别方法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我国大陆地区液化调查标贯数据分析

2.1 引言

2.2 数据来源

2.3 数据组成

2.4 数据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来大地震液化调查标贯数据分析

3.1 引言

3.2 数据背景

3.3 数据组成

3.4 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建规液化判别方法沿革及回判分析

4.1 引言

4.2 建规发展历程

4.3 建规公式的回判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标贯液化判别方法对比研究

5.1 引言

5.2 国外标贯液化判别方法

5.3 国内其他规范标贯液化判别方法

5.4 几种方法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双曲线模型及其可靠性分析

6.1 引言

6.2 双曲线模型

6.3 双曲线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6.4 与其他方法比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及成果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砂土液化是典型的地震灾害之一,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问题。对于砂土液化的研究至今已有近五十年历史,其中场地液化判别是进行工程抗震设防和工程抗震设计的首要步骤,而液化判别方法既决定了工程结构的地震安全,又决定了工程结构的造价,因此判别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便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发展合理可靠的液化判别方法对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地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各类工程建设规范中均包含以标准贯入试验为基本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这些规范的基本框架和构成数据均来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至今日,其合理性和可靠性一直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各种方法间的相互关系也不甚明了,而近来国内外一些大地震中得到的液化新数据为检验和完善现有方法提供了契机。
  本文收集整理国内外典型地震的标贯液化调查资料,分析标贯资料的数据来源与构成特点,研究国内外标贯液化判别典型方法的差异和联系,剖析现有判别方法的不足,确定标贯击数液化判别方法的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液化判别模型,并用实际资料进行检验,为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的修订提供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⑴整理分析我国大陆地区液化调查资料的数据来源和构成,对制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标贯击数判别液化方法的数据特点进行系统深入的认识。⑵整理分析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和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中液化调查资料,并对比我国大陆以往液化数据,进一步认识国内外标贯液化调查数据的构成特点。⑶回顾总结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标准贯入击数液化判别方法的发展沿革,采用我国大陆地区液化调查数据对不同版本的建规方法进行回判分析,认识现有规范的可靠性和适用性。⑷利用我国大陆地区液化调查数据,对比包括Seed简化方法和大陆六部规范中基于标贯击数的液化判别方法,分析各方法的初判条件,并采用分烈度的细化方式对各个判别公式进行检验,掌握国内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⑸针对研究中发现的现有规范方法的不足,建立双曲线形式的液化判别新模型,采用我国大陆以往液化调查数据构建新公式,并通过我国大陆地区液化数据回判以及集集和阪神地震液化新数据判别,与现有多种方法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对比,对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做出评价。

著录项

  • 作者

    赵倩玉;

  •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授予单位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学科 岩土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锐;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规范;
  • 关键词

    抗震结构; 结构设计; 砂土液化; 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