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性瘫痪合并听神经损伤多因素分析与穴位注射治疗初探
【6h】

脑性瘫痪合并听神经损伤多因素分析与穴位注射治疗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3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听力障碍分级标准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听神经损伤与性别的相关性

3.3 听神经损伤与脑瘫分型的相关性

3.4 听神经损伤与高危因素的相关性

3.5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3.6 两组病情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3.7 初始治疗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4 讨论

4.1 听神经损伤与高危因素的相关性

4.2 穴位注射对听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常伴有智力、语言、癫痫以及听视力障碍等异常,其中听力障碍是脑瘫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听力检测技术的提高及脑瘫患病率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脑瘫患儿被检查出听神经损伤的问题。此类疾病如不及早诊治,将会严重影响患儿言语、智能及情感的发育,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耳门、听会、听宫、翳风以及晕听区是治疗听力障碍的常用穴位,本研究选用维生素B1针、维生素B12针注入以上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济实用,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目的:
   本课题主要探讨脑瘫患儿合并的听神经损伤与性别、脑瘫的分型及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发生率高低,加深对该疾病的认知,并观察穴位注射的疗效,为治疗听神经损伤提供一种方法,同时提高对脑瘫患儿听力损伤的关注度,做到及早发现并干预治疗,避免造成患儿听力丧失,从而提高脑瘫患儿生活质量。
   方法:
   随机观察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瘫康复中心自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714例脑瘫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听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营养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神经节苷脂钠针20mg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耳门、听会、听宫、翳风及晕听区)药物注射,所用药物为维生素B1针、B12针,隔日注射1次,10次作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以后休息1周,再行下1个疗程治疗;对照组20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三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应用,检验,定量资料分析以((x)±s)表示,分组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和频数分布,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应用kruskal-wallis和bonferroin法进行统计分析,取α=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
   714例脑瘫患儿中,合并听神经损伤的有188例(26.3%),其中105例(单耳25例、双耳80例)为中枢性听神经损伤、56例(单耳16例、双耳40例)为周围性听神经损伤、27例(单耳12例、双耳15例)为混合性听神经损伤。
   脑瘫合并听神经损伤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脑瘫的分型有关(x2=11.31P<0.05)。据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在诸多高危因素中,病理性黄疸、宫内感染及早产的偏回归系数为正,其中病理性黄疸为高度相关(P<0.05),OR值为1.826。
   三疗程后,治疗组痊愈46例(50.0%),显效9例(9.8%),有效29例(31.5%),无效8例(8.7%),脱落2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痊愈14例(15.1%),显效4例(4.3%),有效49例(52.7%),无效26例(28.0%),脱落1例,总有效率72.0%。不同就诊年龄段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x2=15.535,P<0.05)。其中1岁内就诊患儿疗效优于2岁后就诊的患儿(z=-3.59,P<0.05)。
   结论:
   1.脑性瘫痪合并听神经损伤的病因与病理性黄疸、宫内感染及早产关系密切,其中病理性黄疸为高度相关。
   2.穴位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脑瘫合并听神经损伤的方法,且早期疗效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