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药物性肝炎68例临床特征分析
【6h】

药物性肝炎68例临床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资料

1 临床研究资料与方法

结果

1 临床特征

2 实验室指标

3 影像学检查

4 治理效果判断

5 治疗与转归

讨论

1 肝损伤药物类型与地域相关

2 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3 药物性肝炎诊断的困境

4 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5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预后

6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对诊断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性别,年龄,肝损伤药物及临床类型,实验室指标、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指导临床用药,以期为药物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
  依据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of Diseases,国际疾病分类)编码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7月-2013年7月病案室登记的80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并按药物性肝炎Maria诊断标准进行评分,对评分≥6分的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50.54±15.36)岁;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中草药及中成药38.2‰其余依次为抗生素,抗肿瘤类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及心血管类药;主要临床症状为纳差、乏力61.8%;临床类型中肝细胞损伤型为66.2%,胆汁淤积型为16.2%,混合型为17.6%;停用肝损伤药物及治疗后,91.2%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好转。
  结论
  1.药物性肝炎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导致肝功能损伤的原因,我国药物性肝炎排在首位的药物为中草药及中成药,因此加强中药的规范使用和宣传十分重要。
  2.文献报道年龄、性别、妊娠和酒精摄入被认为是和药物性肝损伤密切相关的宿主因素[32],但本组研究未发现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与年龄、性别之间有明显关系,可能与纳入研究的病人数目较少有关。
  3.药物性肝炎临床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