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SR2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男性不育的相关性分析
【6h】

ESR2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男性不育的相关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2.实验材料

2.1 研究对象

2.2 试剂与器材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试验方法

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3.2 DNA定量及纯度测定

3.3 排除Y染色体AZF微缺失

3.4 ESR2基因rs4986938和rs1256049位点多态性检测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SHBG基因多态分布的Hardy-weinberg检验

5.2 两个位点的电泳结果

5.3 两个位点的测序结果

5.4 ESR2基因rs4986938位点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

5.5 ESR2基因rs1256049位点的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

5.6 ESR2基因rs4986938 G/A和rs1256049 G/A位点的单倍型分析

6 讨论

7、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特发性男性不育相关基因研究概况

缩略词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由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夫妇生活1年以上并且没有采用任何避孕措施,仍然无法生育的称为不孕不育,由男方因素造成的称为不育症。近年来,不孕不育的比例在已婚的适龄夫妇中越来越高,并且,不孕不育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男性不育症中,病因很多并且相当复杂,比如外伤、睾丸发育不良、内分泌或免疫性疾病、梗塞、服用激素药物或肿瘤药物、环境毒物、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等。还有少数男性不育不能给出基于分子水平的合理解释,被称为特发性男性不育,这其中约有50%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染色体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及相关基因的突变都与男性生殖能力的改变有关。
  越来越多的学者验证了Y染色体长臂远端AZF区域微缺失与精子发生障碍有重要关系。基于这一结论,要想研究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男性生殖能力的相关关系,必须先排除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影响。
  1996年,Mosselman等人首次从睾丸组织中克隆出了雌激素受体的另一种亚型,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后来被称为ERβ即ESR2。研究发现,ESR2基因rs4986938G/A位点位于ESR2基因的第8外显子的3'非编码区第1730号核苷酸处。而rs1256049G/A位点则位于ESR2基因的第5外显子的配体结合区的第1082号核苷酸处。2010年,Mohammad Reza Safarinejad等人对伊朗人群ESR2基因这两个位点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单倍型与男性不育有关系。2011年台湾学者Wen Lee等人的研究发现,ESR2基因的rs4986938、rs1256049位点的多态性与精液浓度有关,rs1256049位点的多态性还与精子运动能力有关。2012年日本学者Tsutomu Ogata等对ESR2基因的多个SNPs位点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中显示,单倍型“TGTAGA”可能是男性不育的风险单倍型,但其中rs1256049位点的等位基因G/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目前,ESR2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在不同研究报道中的结果不尽相同,并且国内没有这方面研究的相关报道,故本研究选取ESR2基因的rs4986938、rs1256049位点进行研究,拟分析ESR2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男性不育是否相关。
  本研究首先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utiplex PCR)对研究对象的病例组进行了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的检测,排除AZF微缺失之后,对病例组剩下的研究对象再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邛艮制性片段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对河南汉族人群ESR2基因的rs4986938位点和rs1256049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拟研究这两个位点多态性在河南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男性生殖能力的相关性,从而为男性不育的临床检测与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
  病例组
  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3月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检验科就诊的397例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标本,患者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9.4±6.1岁)。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进行常规精液分析,并且连续三次检查确诊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精子密度<20×106/ml)。患者均排除生殖器手术、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内分泌疾病、肝肾类疾病、染色体异常、生殖器异常等情况。
  对照组
  随机选取通过正常手段生育至少一个健康孩子的健康男性347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1.7±2.6岁)。
  所有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河南地区,饮食结构大致相同,并且都知情同意。
  研究方法:
  抽取精液用经典的酚-氯仿方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片段,再经过RsaⅠ和Alu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最后用2.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片段和酶切片段进行基因型检测,紫外分析凝胶成像系统观察记录。
  统计学处理:
  所有得到的数据都采用SHEsis在线软件和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使用SHEsis在线软件进行Hardy-Weinberg(HWE)检测,以估计所选资料的人群代表性。使用SPSS17.0计算OR值以及95%置信区间,进行基因突变对男性不育发生的风险性估计。用在线软件SHEsis进行单倍型分析。
  结果:
  1.检测出397例病例组中有50例Y染色体微缺失。
  2.河南汉族人群中,ESR2基因的rs4986938以及rs1256049位点基因型频率都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人群代表性。
  3.本研究中,rs4986938位点在患者组和对照组对比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对rs4986938位点进行的密度分组分析中,GG基因型在重度少精和轻度少精组间差异显著(P<0.05)。
  5.在本研究中,对于rs1256049位点两组之间的对比显示: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对rs1256049位点进行的密度分组分析,GG基因型在重度少精和极重、无精组间差异显著(P<0.05)。
  7.在河南汉族人群中,对rs4986938 G/A和rs1256049 G/A两个位点在男性不育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A-G、G-A、G-G单倍型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ESR2基因rs4986938位点的A等位基因与rs1256049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能均是河南汉族人群男性不育的遗传危险因子。
  2.ESR2基因rs4986938和rs1256049位点的A-G/G-A单倍型可能是河南汉族人群男性不育的风险单倍型,G-G单倍型是男性不育的保护单倍型。
  3.ESR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河南汉族男性不育的发生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