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首次心理咨询中咨访双方反应与会谈效果的关系
【6h】

首次心理咨询中咨访双方反应与会谈效果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过程--效果研究

1.1.1 过程--效果研究的发展过程

1.1.2 过程--效果研究的研究变量

1.1.3 Hill的过程--效果模型

1.2 咨询师言语反应

1.2.1 咨询师言语反应的测量

1.2.2 咨询师言语反应的相关研究

1.3 来访者行为

1.3.1 来访者行为的测量

1.3.2 来访者行为的相关研究

1.4 咨询师言语反应与来访者行为的关系

1.5 问题提出

1.6 研究目的

1.7 研究假设

1.8 研究意义

1.8.1 理论意义

1.8.2 实践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首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言语反应的分类

2.2.2 来访者行为的分类

2.2.3 会谈效果评估

2.3 研究程序

2.3.1 资料收集

2.3.2 观察员评定

2.3.3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分析对象描述

3.2 首次心理咨询中咨访双方反应与会谈效果的情况描述

3.2.1 咨询师言语反应的情况描述

3.2.1 来访者行为情况描述

3.2.3 会谈效果情况描述

3.3 高校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首次咨询的差异比较

3.3.1 咨询师言语反应的差异

3.3.2 来访者行为的差异

3.3.3 会谈效果的差异

3.4 首次心理咨询中咨访双方反应与会谈效果的关系

3.4.1 咨询师言语反应与来访者行为的关系

3.4.2 咨询师言语反应与会谈效果的关系

3.4.3 来访者行为与会谈效果的关系

4 讨论

4.1 首次心理咨询中咨访双方反应的特点

4.1.1 咨询师言语反应的特点

4.1.2 来访者行为的特点

4.2 高校和社会心理咨询机构首次心理咨询的差异分析

4.2.1 心理咨询师言语反应的差异分析

4.2.2 来访者行为的差异分析

4.2.3 会谈效果的差异分析

4.3 首次心理咨询中咨访双方反应与会谈效果的关系分析

4.3.1 咨询师言语反应与来访者行为的关系分析

4.3.2 咨询师言语反应与会谈效果的关系分析

4.3.3 来访者行为与会谈效果的关系分析

5 结论

6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探讨高校及社会心理咨询机构首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言语反应和来访者行为的特点,明确咨询师言语反应和来访者行为的关系及其对会谈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心理咨询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咨询师把握自己的言语反应,提高咨询效果。
  采用过程——效果研究,从某高校和某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抽取34个案例,征得咨访双方知情同意后,对咨询过程录音,咨询结束后请来访者填写《会谈感受问卷》以测量会谈效果。获得录音资料后,由两名应用心理学研究生根据首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言语反应类型和《来访者行为系统》,逐词逐句分析咨询师的言语反应和来访者的行为,获得研究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得到首次心理咨询的结果:
  (1)咨询师使用了四种言语反应类型,倾听性反应和跟进性反应分别占咨询师言语反应的38.04%和38.93%。
  (2)来访者的描述和认知行为探索分别占来访者行为的64.10%和14.34%。
  (3)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倾听性反应和言语反应总数显著高于社会心理咨询师、跟进性反应显著低于社会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咨询来访者的认知行为探索显著高于社会心理咨询、同意和合适的请求显著低于社会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会谈效果的顺畅性、深度性、积极性及总分都显著高于社会心理咨询。
  (4)咨询师的设置性反应与来访者的阻抗、合适的请求显著正相关;倾听性反应与描述、认知行为探索显著正相关;跟进性反应与描述、同意显著正相关;影响性反应与情感探索、合适的请求显著正相关。
  (5)咨询师的倾听性反应与会谈效果的深度性、唤起性及总分显著正相关,跟进性反应与深度性、积极性及总分显著负相关;倾听性反应显著正向预测、跟进性反应显著负向预测会谈效果,共同预测会谈效果的变异量为51.8%。
  (6)来访者的认知行为探索与会谈效果的深度性、积极性、总分显著正相关;领悟与深度性显著正相关;阻抗与顺畅性显著负相关,与唤起性显著正相关;同意与顺畅性、深度性、积极性及总分显著负相关;认知行为探索、阻抗显著正向预测、同意显著负向预测会谈效果,共同预测会谈效果的变异量为74.3%。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得出首次心理咨询的结论:
  (1)在咨询的初期与结束阶段咨询师会使用设置性反应,整个咨询中以倾听性反应和跟进性反应为主,影响性反应较少。
  (2)来访者的行为以描述和认知行为探索为主,其他行为出现的较少。
  (3)高校心理咨询师倾向于使用倾听性反应,社会心理咨询师倾向于使用跟进性反应。高校心理咨询来访者的认知行为探索较社会心理咨询多,同意、合适的请求较社会心理咨询少。高校心理咨询的会谈效果比社会心理咨询的好。
  (4)咨询师的跟进性反应之后,来访者常出现描述和同意;影响性反应之后,常出现情感探索和同意。咨询师常以倾听性反应和跟进性反应回应来访者的描述;以倾听性反应回应认知行为探索;以设置性反应回应阻抗;以设置性反应和影响性反应回应合适的请求。
  (5)咨询师的倾听性反应有利于提高会谈效果,跟进性反应不利于提高会谈效果;来访者的认知行为探索、阻抗有利于提高会谈效果,同意不利于提高会谈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