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殷墟村北系同文卜辞的整理与研究
【6h】

殷墟村北系同文卜辞的整理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同文卜辞

一 同文卜辞的概念及渊源

二 同文卜辞的剖析

第二节 村北各组卜辞和同文卜辞的研究现状

一 村北各组卜辞的研究现状

二 同文卜辞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对象和方法

四 与论文有关的其他问题

第二章 村北各组同文卜辞的研究

第一节 师组同文卜辞

一 师组卜辞的字形特点

二 师组同文卜辞分析

三 师组同文卜辞的字形特点

四 师组同文卜辞综述

第二节 宾组同文卜辞

一 宾组的字形特点

二 宾组同文卜辞分析

三 宾组同文卜辞的字形特点

四 宾组同文卜辞综述

附:村北宾组同文卜辞拾遗

第三节 出组同文卜辞

一 出组卜辞的字形特点

二 出组同文卜辞分析

三 出组同文卜辞的字形特点

四 出组同文卜辞综述

第四节 何组同文卜辞

一 何组卜辞的字形特点

二 何组同文卜辞分析

三 何组同文卜辞的字形特点

四 何组同文卜辞综述

第五节 黄组同文卜辞

一 黄组卜辞的字形特征

二 黄组同文卜辞分析

三 黄组同文卜辞的字形特点

四 黄组同文卜辞的综述

第三章 村北各组同文卜辞的比较

一 村北各组同文卜辞之间的比较

二 村北、村南同文卜辞的横向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殷墟甲骨卜辞主要分为两大系:村南系、村北系。两系皆以师组开端,黄组结尾。村北一系经宾组、出组、何组,村南一系经历组、无名组。整理的是在同文卜辞的研究中,尚无对村北一系同文卜辞进行过全面归纳和总结,故本文在整理村北同文卜辞发展历程上是一次新尝试。文章不仅对村北同文卜辞进行分组、分类研究,还从字形型、书风方面对之加以概括分析,多角度、全方位地探求同文卜辞的特点,再从历时的角度探究村北村南同文卜辞的不同。
  论文的第一部分绪论介绍同文卜辞的渊源和概念、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确立自己的研究范围和目标。
  本文对殷墟村北同文卜辞进行整理与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根据前人对殷墟甲骨分组分类情况对村北系各组类同文卜辞进行描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新增补师组、宾组、出组、何组、黄组同文卜辞若干例:师历类组6组、宾组95组、出组17组、何组5组、黄组4组。第二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其材料多数来源于蔡哲茂的《同文卜辞表》和李爱辉的《同文卜辞的初步整理和研究》中的附录。
  第二部分,对各组类的同文卜辞我们做了如下工作:基于以上材料,我们在本章中首先第一,探讨了各组卜辞的卜法、用龟用骨的情况、行款文例等;第二,其次是对各组同文卜辞内容的探讨;第三,最后是针对各组的进行相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整理。
  第三部分,包括两方面:一是村北各组之间的纵向比较。二是村北与村南系同文卜辞整体的比较。纵向方面,各组类有如下共同之处:
  (1)在本章节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第一方面,村北各组卜辞呈现出的共同特点就是卜辞(1)在内容上,村北系各组卜辞多见各组类以祭祀和战争类卜辞为主,宾组另有婚嫁、生死类内容;
  (2)常见的兆序数目为“三”,有兆序相同的同文卜辞;每套卜骨较多;
  (3)行款相近;
  (4)除何组、黄组以外都有“部分同文”的现象。
  横向方面:
  (1)村北以宾组同文卜辞为盛,占村北的一半以上,村南历组占总量的80%以上;
  (2)从早期到晚期两系同文卜辞数量均逐步减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